三台:稻鱼共育效益高

绵阳日报 2020-10-15 07:23 大字

稻鱼共育效益让农户乐开了花

本报讯(邓洪刘玉明记者李春梅文/图)“水稻亩产量基本上在1000斤以上,鱼儿也长得特别好,已经有好多人来订购。”10月11日,在三台县景福镇太和村3组,鑫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忙着收获稻谷,伴随着隆隆机器声,稻田里鱼欢水跳。田埂上,合作社负责人毛志明望着眼前的场景,一脸喜悦。

今年53岁的毛志明是太和村4组人,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2016年,在当地村两委的号召下,他毅然返乡创业,流转土地420余亩发展种养殖,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我们村以山地为主,坡多田少,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毛志明告诉记者,太和村是“插花式”贫困村,贫困户100多户。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的同时,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产业,村民既能得到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到合作社务工并入股分红。

坡地种植果蔬和藤椒,田里发展稻鱼养殖,合作社“两条腿走路”,让村民开了眼界,也动了心。毛志明介绍,合作社从2019年试验稻鱼共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许多村民纷纷以稻田入股,发展稻鱼养殖,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百余亩。该村三组的左仁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将自家2亩多田入股合作社发展稻鱼养殖,加上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近10000元。“生态养殖不打药,稻谷卖得起来价钱,鱼的价格也比市场上贵四五块。”左仁松对稻鱼共育模式赞不绝口。在该村,像左仁松这样以土地入股并长年在合作社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0多户。

沿着田埂行进,刚刚收割的水稻田里,成群的鱼儿纷纷露出头来,摇摆着肥胖的身体四处寻觅食物,煞是逗人喜爱。“我们种植的水稻是宜优1998,属于晚生稻,具有抗倒伏的特点,而且产量高,亩产基本上在1000斤左右。”毛志明说,稻秧定根后放鱼苗,主要以鲫鱼、裸斑和草鱼为主。毛志明介绍,稻田里养鱼,能有效建立起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系统。水稻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稻花和有机物质,在炎热的夏天,还可以为鱼遮阴,而鱼以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为食,不仅减轻虫害和草害,产出的鱼粪又可作为田间的肥料,鱼在游动时会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增加水中的氧气,更利于水稻生长,这种生态循环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来自化学物质的危害。

“每亩田出产稻谷1000斤左右,水谷子直接收购价在1.4到1.6元/斤,大米均价在9元/公斤以上,仅这一项就比普通水田多收入300到400元。”毛志明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他说,稻花鱼很受市场青睐,按照每亩200多斤的鱼获来算,每亩田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该合作社在发展稻鱼养殖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稻虾、稻鳅共育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三台 郪汉文化周很精彩

本报讯(张庆谢勇特约通讯员田明霞)10月7日,三台县郪江古镇依然热闹。据了解,今年国庆中秋大假期间,以“探郪国秘境、寻云...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