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失守”河堤急抢修 涪江干流洪峰过境迎考验

四川日报 2020-08-18 06:21 大字

三台

□本报记者 王成栋

“现在流量是多少?人员转移完了吗?”8月17日18时,绵阳三台县,绵阳消防支队梓州干道消防救援站调度室内,绵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一遍又一遍核查。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三台县新德镇新渡村外那段500米左右的涪江干流河堤。8月16日晨,这段河堤出现垮塌险情。17日22时前后,涪江干流洪峰陆续通过三台县,损毁的堤防度过了第一关考验。

持续高水位浸泡高流速下堤防出险情

出现垮塌的大堤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按照当时的设计,这一段河堤的坝顶宽度约5米。8月17日下午,记者抵达现场时,出现垮塌的河堤坝顶只剩两米宽。

勘察了现场后,省水利厅专家组给出结论:堤防垮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和涪江干流高流速冲刷所致。

高水位,是堤防出现险情的第一个因子。

“这么大的水,都(持续)快一个星期了。”8月17日15时,新渡村留守的村干部说,过去二三十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水有多大?在现场,记者遇到了前来研判处置方案的绵阳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叶明生。他介绍,17日15时前后,涪江干流新渡村一带流量达到11000立方米/秒。而自8月11日以来,新渡村一带的流量长时间持续在10000立方米/秒上下。

“这段大坝是土石坝,水一泡就松散,容易出现垮塌。”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最初的垮塌河堤并不长。导致垮塌沿着大坝向两侧蔓延的,是水流的高速度。“现在是7米/秒-8米/秒,速度太快了。”叶明生说。

提前撤离受威胁群众抓紧时间加固大堤

水文部门测算,17日22时过境三台的洪峰,流量约14800立方米/秒,为入汛后当地最大洪峰。过境时,新渡村一带水位上涨30厘米左右。

“上游的降雨还在继续,武都水库也在泄洪。”绵阳市水文局相关负责人给出洪峰大的原因。

“按说下游这么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拦蓄洪水,降低下游的洪峰水位。”省防指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本轮强降雨期间不断拦蓄洪水,17日前后,武都水库已处于超汛限水位运行状态,“很难再拦上游洪水了”。

“就算过了这次洪峰,也很难说这段大堤能顶多久。”8月17日晚的调度室内,不少专家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持续高水位、高流速,已部分垮塌的大堤还会出现新的险情。因为,江水的冲击下,大坝坝体实际上在不断“萎缩”。

对此,绵阳市和三台县给出的第一个对策是: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至当日18时30分前后,出险江堤附近三个村庄合计4000余人全部转移。

“我们还要组织人员拉网式排查。”三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此前的加紧施工等措施,预计即便是大堤失守,淹没区也只有新渡村及附近两个村庄。

另一对策则是抢抓19日前后涪江水位暂时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固大堤和防止垮塌区域向外扩散。

“我们现在调集了五六十台工程器具,没有意外,我们18日一早就上去施工。”前述三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守”同样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新闻推荐

高效服务 维护民利

三台县西平市场监管所高效调解建材消费纠纷案日前,三台县西平市场监管所高效调解一起因建材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纠纷案...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