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砖、唐碑、古建筑搭建一个梦幻般的文化世界

绵阳日报 2019-10-21 10:09 大字

房梁上,百多年前的墨书至今清晰

200多年前的匾额保存完好

雨后的清晨,古老的钟声回荡在安静的南池山村,蓝池庙也苏醒在渐次散开的雾霭之中。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蓝池庙,静静伫立于在距绵西高速公路仅8公里处的三台县塔山镇。庙内存的汉砖、唐碑、宋代“神仙洞”摩崖题刻和清朝乾隆时潼川知府柴鹤山等书赠的匾额、奈何桥与望乡台,包括以“石林”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撑起一个梦幻般的文物世界,进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

□本报记者田明霞文/图

A古庙古匾古树古色古香

蓝池庙的山门,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楼宇,戏楼向里,一层抬空,次间塑黑白无常,二层戏台,有对联。戏楼两侧各有一株古柏名叫“将军柏”,树围三四米,枝繁叶茂,盖悬云霄。树上挂有标牌,相传是宋朝某位阁老所植,附近丝公山下的阁老湾是其故里。三台文史专家左启为此赋诗:解甲归来植树多,抗秦弗用老廉颇。拔地雄风吞日月,冲天正气壮山河。

蓝池庙的正殿名岱岳殿,供奉“东岳大帝”,本为泰山之神,因为传说他掌管各种生灵的出生权,被民间传为与阎罗王共管阴朝地府。岱岳殿又叫东岳殿,重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重檐歇山顶,盖筒瓦,正脊安放鸱吻等,一层檐下有斗拱28朵。在建筑史方面,有重要价值。正殿前檐下悬挂“岱宗岳府”的黑漆木匾,下落款大清乾隆甲子年仲春,其上款写的潼川府知府柴鹤山敬献。

左启说,柴鹤山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由刑部郎中出任潼川知府的。他饱读诗书,工书善对。当年的蓝池庙住持僧法号宗吉,屡试不第才出家为僧,后来以蓝池庙住持身份担任潼川府的“僧会司”,是当地宗教领袖。宗吉本是读书人,有天在蓝池庙门柱书写“因火成烟夕夕多”七字,广求对句,一时无人能对。某日,知府柴鹤山携学府教授邓作弼到蓝池庙,对“此木为柴山山出”,宗吉叹服。柴鹤山后为岱岳殿题了“岱宗岳府”四字,邓作弼题了“桂子天香”四字。其后,宗吉将柴、邓题字刻制匾额,一直保存到现在。

蓝池庙主体建筑四进三院。山门、拜殿、岱岳殿等沿中轴线排列,由南而北,逐级抬升。岱岳殿左右分别是侧殿,木结构,抬梁穿斗相结合,悬山顶,小青瓦覆面,面阔5开间,进深6柱8檩,柱带木质,檩上墨书:大清宣统二年仲冬月望六日谷旦。今年56岁的蓝池村村支书李良国说,在上世纪中叶,这寺庙曾作为蓝池村小,他自己都在这村小读了小学初中。

B古刹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李良国说,蓝池寺庙来历于一口水池——蓝池,如今尚存。据传蓝池在宋代已存在,圆似满月,直径约15米,深约2米,水明如镜,终年碧蓝,故曰蓝池。据传说,在月圆之夜,夜阑人静时,到池边望幽幽蓝池水,可以看见已故亲人的影子,人们附会为请人在阴曹地府的情景。

蓝池庙的佛教文化,可以追溯到东汉。前些年,蓝池村东汉崖墓出土的汉砖上,刻有隶书“元和二年已成就万年香”的铭文。“元和二年”即公元85年,为东汉章帝年号,铭文砖所刻“蔓带盘长图”,在北京雍和宫《法物说明册》里讲,这“盘长图”是“佛门八吉祥”之一。这也表明,佛教在东汉章帝时期,便已在塔山蓝池村蓝池庙一带流传。

前些年,蓝池庙管理人员在清理排洪沟时,意外掘出几片残碑。经三台县文管所人员清理、拼合后发观,是一方唐代遗碑,碑文载: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以梓州录事参军奚某等为首的地方官,曾为蓝池庙“首倡捐募”。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历于此,写下题为《题玄武禅师屋壁》的五言律诗,玄武禅师屋即为玄武禅师修道之所,经考证,玄武禅师屋就在蓝池庙。

C历经风雨终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池庙的创始时间,方志所记,均为重建时间。据《蓝池庙碑》载,蓝池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毁于元代,重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现存有岱岳殿。据民国《三台县志》记载,蓝池庙在明末毁于兵燹,仅存正殿。据嘉庆县志,雍正年间再建。至乾隆五年,宗吉和尚建“蓝池胜境”石坊。乾隆六十年,信士献石香炉。道光元年,乡民祷雨于此,并敬献香炉。道光七年,建修灵官殿。同治元年,建修山门、十殿等,其后成为潼川府三台县东北路有名的鬼庙。宣统二年,培修侧殿厢房。上世纪中叶,石坊、蓝池等拆毁,寺庙改为公共用房,后再改为校舍。

蓝池庙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有过香火鼎盛、盛况空前的辉煌时期,也有遭受元、明末期战乱消沉之时。但令人欣慰的是,蓝池庙虽历经风雨、数临险境,多次被毁和重建,却依旧顽强地延续星火,在历史中风尘仆仆地前行,直至今日,现存古建筑群,面积1800多平方米。

蓝池庙前溪水环绕,两株老柏树冠盖如荫。庙内古建筑上有对联:明月当空照兰池;古柏长青见多宝。如今的蓝池庙,经过2016年三台县斥资,维修翻修了寺庙大门和院前广场,更显得风雅。蓝池庙在民俗文化上与重庆鬼城“酆都”齐名。素有“梓州酆都”之雅号。近年来的每年春节庙会活动,吸引着八方民众前来祈福游玩,长盛不衰。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今天,蓝池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这些文化的瑰宝保存久远,留给子孙后代。

新闻推荐

村民家门口看病,硬是方便!

村民“小病不出村”,家门口就能看病□刘玉明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以前看病要走好几公里,现在村卫生健康室设施齐全,有个小...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