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绵阳日报 2019-09-03 08:01 大字

乡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近年来,三台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梓州大地徐徐铺开。

□刘玉明

垃圾治理乡村重现靓颜

“垃圾处理的难题主要是农民的意识跟不上。”谈到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该县龙树镇三联村党支部书记梁积兴感慨颇深。他说,以前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垃圾随处乱扔、污水直接排放,村里唯一的小河沟成了垃圾坑,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

梁积兴介绍,由于多年养成的积习,村里刚开始整治环境时,许多村民不愿意、嫌麻烦。村两委班子要求党员干部率先示范,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如今,三联村村民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

“环境整治后,到处干干净净,就是让你随便倒垃圾都不好意思。”村民梁仕甫说,如今,讲卫生、爱护环境、注意形象已成为村民的习惯。

三联村的变化是三台县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通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体系。

该县还陆续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重点从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村民卫生习惯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等方面入手,建立起村容村貌管护机制,促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还乡村靓丽容颜。

在该县古井镇凯江村,村民通过自筹和政府补贴的方式筹集资金12万余元,修建村垃圾集中转运点1处,配套建设6个垃圾堆放槽。同时,将村民卫生行为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级垃圾治理“一张网”,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做到生活垃圾及时转运,日产日清。

同时,该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深入实施河湖库塘清淤工程,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系统治理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66%,绿地率达到33.5%。

厕所革命群众生活更健康

“以前的厕所用起来臭不说,苍蝇、蚊子还特别多。”在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村民黄跃平告诉记者,厕所改造完成后,困扰家里多年的厕所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年,崭山村加快农户厕所改造,并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实行雨污分流,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据了解,该村对220多户村民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新建公共厕所1处,公厕外形美观大方、内部干净没有异味。

近年来,三台县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强力推进“厕所革命”。结合农村土坯房改建和农村聚居点建设,新(改)建农村户用厕所27757户,新建农村公厕14座,配套农村粪便抽运一体机466台,建设田间储粪池238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

为确保“厕所革命”有效推进,该县统筹整合农业、住建、环保、发改等相关资金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建后管护,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健全完善农村厕所管护标准,组建切合乡镇实际、可运行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运行管护。

“农村厕所改造关乎民生。通过厕所革命,不仅能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能让群众的生活更健康。”三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到2020年,三台县将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5%,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1873座,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408座。

宜居宜业产业发展富百姓

村庄干净整洁,庭院绿意葱葱,水泥道蜿蜒,节能灯有序排列……行走在三台县万安镇大林湾村,目光所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宜居家园。

围绕美丽新村建设,万安镇探索形成了“乡风文明三评引导,六化建设示范带动,四包制度村促落实”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机制,在辖区大力开展“最美庭院”“孝老爱亲”“邻里和谐”家庭评选,常态化选塑道德典型,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教育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民生事项里来。

三台县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惯,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清洁乡村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村容村貌提升,提高村民文明健康意识和乡村治理能力水平,让农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面子”美丽,还要“里子”厚实。大林湾村多丘陵坡地,传统种植经济效益偏低。近年来,该村将产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探索实施“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发展藤椒、蔬菜和蚕桑产业近2000亩,在拓宽群众致富路子、充实老百姓钱袋子的同时,增强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后劲。

“现在村子里绿化、路灯都有,水泥路四通八达,日子是越来越好。”该村7组村民刘少益说,如今的村子不仅风景美,还建起了藤椒、蔬菜产业基地,他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股东,上班分红两不误。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绵阳监管分局公告 [2019]第21号

下列机构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绵阳监管分局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业务范围:许可该机构经营中国银行保...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