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民声献良策 履职尽责惠民生

绵阳日报 2018-11-01 07:30 大字

□本报记者谢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将基层民意‘传上去’,政府决策‘沉下来’,就是我的职责。”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合作社理事长杨运东如此理解县人大代表的身份。

走村串户,用脚步调查民情

“我是与麦冬打交道的,不仅要对麦冬的一切很熟悉,还要对老百姓的需求很了解。”为充分了解民情,在麦冬生长的重要时间节点,杨运东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到三台县涪城麦冬种植产区,与麦冬产区镇、村、社干部群众及部分人大代表座谈交流,并详细记录情况。

如农户种植机械化程度低,麦冬种植规范化措施难以落实,因市场价格影响,劳动力紧缺等;在调研如何产出高品质麦冬时发现:麦冬生产者与麦冬经营者自由交易,煤炭火烘麦冬,机械烘干麦冬,自然晾晒麦冬,形成二次污染。

“政府、协会职能部门一定要对‘麦冬地理标志保护’和麦冬种植环境监督力度加强,不符合麦冬种植环境和土壤种植的麦冬严禁流入市场……”当他了解到这些信息后,通过收集汇总,及时向县、镇人代会提出建议。2017年他向三台县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提交了19项建议,均被采纳。

尽职尽责,俯下身子解民意

在担任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协会和专合社负责人时,杨运东联合四川省天基医药有限公司、四川省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市农科院、县农业局经作站、花园镇政府等单位,在花园镇镇江村建立“川麦冬GAP基地”和“涪城麦冬标准种植基地”6000亩,该基地已成功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被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绵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称号。

不仅如此,杨运东借当地资源优势,招商引资100万元,在花园镇涪城村、营城村、光明片区先后建立了“麦冬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有机麦冬种植基地”800亩,在提升涪城麦冬品质,标准化种植生产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2016年积极对接落实政府示范实验项目,圆满完成县政府、县农业局下达给花园镇和麦冬产业协会“麦冬地套种玉米、大蒜”实验示范项目400亩,确保了种植户致富增收。

审时度势,用创新助农增收

“如何抓住三台县涪城麦冬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麦冬产业化,推进镇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杨运东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初,这些问题变成了“如何保护好涪城麦冬品牌、品质,维护涪城麦冬大健康产业发展”等12项建议,提交给三台县人代会。

同时,他还积极与“北京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河南南阳全丰生物科技公司”等院所企紧密合作,共同寻求解决种植户滥施“多效唑”的错误种植方法。

经过长期试验示范,向全县麦冬产区9个乡镇免费发放了300万元的药品及试剂;针对经营户煤炭火烘烤,硫磺熏蒸等错误加工方式,他通过多家网络平台,先后联合成都的多家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热风炉烘干技术和气调库储藏设备设施,让涪城麦冬真正成为“无污染,无毒,无重金属”的标准化农产品。

经过不懈努力,杨运东成功为三台县涪城麦冬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8000万元,解决麦农销售难的问题。他说,“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我将继续当好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桥梁,尽己所能的传递基层‘好声音’”。

新闻推荐

三台县古井初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本报讯(于清)为保障残疾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也享受到和同龄人一样的学习生活,10月11日下午,三台县古井初中两位教师...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