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培养初探

绵阳日报 2017-09-14 08:04 大字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强调了“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前预习。

一、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学生课前没有认真的预习,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透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二、预习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同一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同一类型的,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不仅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还表现在内容的相关连。在开学初,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

利。可以大声的朗读,也可小声的自读或者默读。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题旁边。也可以把读过的课文复述给父母听,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阅读速度,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大多数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预习后,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圈画。课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标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词、成语,可以通过工具书自己进行查找,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对于最后还是没办法弄明白的字、词、句,做上记号,等待老师的讲解。提醒学生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重难点突出。促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于思考,多动脑筋。(三)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四)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各段的段意。另外,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记号笔画出来,写出批注。锻炼学生批注的

能力。(五)抄。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六)拓。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仿写句子或者段落。(七)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给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然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三、充分调动课前预习积极性

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内驱力,如何将孩子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很关键。因此,我着重注意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逗硬检查,每次将预习当作作业布置,规定完成时间,并在上新课之前

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预习情况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奖给预习好的学生一张小奖状,集够五张,就可获得自己心仪的奖励。对预习情况不够好的学生相机指导,多鼓励,多帮助。

通过这样不断地练习训练,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渐渐地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确实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可以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老师教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小组合作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预习上了轨道之后学生学习也轻松了,老师教起来也轻松了。当然在其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查阅多种资料。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按参考资料预习,答案自然有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学生有资料可查就像老师备课,并不是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博采众长,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台县七一小学吴光秀)

新闻推荐

三台法院:被执行人主动联系结案

在“执行大会战”集中攻坚统一行动中,三台县法院通过“三推行三到位”举措,攻坚克难,成绩显著。该院推行全员作战,保障人力配置到位,做到部门参与通力配合,参战人员达42人;推行全时作战,保障工作...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