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台县方碑村驻村农技员陈辉—— 走村串户探“穷根” 对症下药助脱贫

绵阳日报 2017-07-06 07:11 大字

□本报记者李桥臻

“发展一些产业,让方碑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让他们在脱贫奔康的路上不掉队、不落伍。”在省“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陈辉的《驻村日记》中,这样一段话令人心存温暖。

两年前,三台县新鲁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辉到方碑村任驻村农技员。一年多来,陈辉以日记的形式将驻村工作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笔墨之处,深深地折射出一名基层干部浓浓的帮扶之情。近日,陈辉被表彰为省“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

走村串户探穷根精准摸底寻出路

“贫困户思想僵化、依赖思想严重,改变他们的观念才能迈出脱贫攻坚第一步。”

——摘自陈辉《驻村日记》

方碑村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村民靠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微薄。陈辉刚到村里的时候,村上共有61户141名贫困人口。为了准确掌握村里情况,陈辉就和村两委一起,走村串户、跑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多次交流,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通过摸底,陈辉对全村贫困户信息了如指掌,具体划分出:产业扶贫16户52人、异地搬迁5户17人、医疗救助27户59人、低保兜底18户44人。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摘自陈辉《驻村日记》

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等思想观念,陈辉通过群众会、坝坝会、面对面谈心等多种方式,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因地制宜定方案四处奔走找销路

“在农村,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摘自陈辉《驻村日记》

“除了种粮食、养家禽,没有任何生财之道。”陈辉道出了方碑村的贫困现状。

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陈辉决心带领村民闯出一条产业致富路。根据方碑村的自然环境等条件,他将种植优质大米、猕猴桃、中药材定为村主导产业,还先后组织村两委成员、贫困户代表到省内外各地考察,实地了解种植优质大米、猕猴桃、中药材川穹的情况和经济效益,并定期组织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

“发展不起来怎么办,销不出去怎么办?”村民们的担心陈辉都记在心里。

一方面,陈辉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达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硬化社道路4公里、精修清淤塘堰5口、完成村内3.5公里放水支渠精修整治项目勘察设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陈辉多方打听和联系,为优质大米、猕猴桃、中药材找销路。他组织村民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

重点帮扶贫困户抱团取暖早致富

“能够用自己所学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农技员价值最好的体现。”

——摘自陈辉《驻村日记》

“我种植了优质水稻4.5亩、玉米7.3亩,在往年基础上,仅水稻就增收了3000元,玉米增收1000余元。这多亏了陈主任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作为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和产业脱贫的直接受益人,方碑村5组贫困户文冠平对陈辉的帮扶感激不尽。

同时,经过陈辉的动员宣传、引导帮扶,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起来。涌现出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户、流转土地350余亩;培植科技示范户10户,其中贫困户5户,新型职业农民2户;培育组建专业合作社一家,入社的建卡贫困户8户。

“社员可以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金和在合作社务工三份收入,我们离脱贫已经不远了。”方碑村2组贫困户李桂华激动地说。

目前,方碑村完成优质生态大米420余亩、川芎150余亩、猕猴桃212亩,仅生态大米和川芎这两项预计年增收50余万元,人平增收300元。

新闻推荐

用艺术完成心灵的朝圣——吉小宝与他的油画人物肖像

□黄基秉艺术简历吉小宝,字斋夫,1948年生,山西临猗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四川省分院执行院长,中国将军名人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中国将军诗书画院西南院特聘艺术家,四川省诗书画家对...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