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52天的新闻洗礼

绵阳日报 2016-11-10 00:00 大字

□李桥臻

“你学的新闻学?哇塞,好洋气、好国际化的专业哦!”朋友的羡慕让我不禁自问:我真的Hold住吗?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如愿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党报记者。

2016年1月17日,我在市中心医院见到94岁的抗战老兵张永春。她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气。她的护工凑在她耳边说:“张姥姥,这是绵阳日报的记者小李,她来采访你以前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记者?”张永春老人睁开双眼看了看我,伸出饱经沧桑的手与我握手,那一刻我怀着敬畏之心,俯下身去听她讲述。可惜,张永春老人声音太小,我并没有听到什么。最后在她女儿的讲述中,我完成了采访。

不久后,她的女儿微信告诉我:“小李,我的妈妈走了。”又一位抗日老兵离开了我们,那一刻身为一名记者,我为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感到惋惜,但我也很庆幸自己能用文字记录下那段与她有关的抗日老兵故事。

2015年11月25日,我来到三台县双乐乡,看见几十位村民扛着工具,在乡上环形路施工现场,肩挑背扛,开始疏通水渠。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所有人都干得热火朝天。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借助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东风”,把乡里的基础设施搞好搞扎实,对发展生产大大有利。村民告诉我:“自己累点不算啥。有了基础,自然才有脱贫致富的‘底气\’。”

那时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眼界和格局要有所不同,自身具备的素质不是在校时对某个娱乐明星的八卦挖掘能力,而是极高的政治敏锐度和洞察力,以及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在大学同学纷纷另择门路时,在纸媒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今天,我问自己,为什么仍要坚持做一名记者?仔细想想,因为热爱,因为年轻有梦,因为不想用办公室的一杯清茶看穿余生。

时光荏苒,今(10)日是我来到绵阳日报社的第452天。经过一年多的洗礼,我从一个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学生,到实习生、实习记者、记者,这段经历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新闻永远会发生,我永远在路上。

新闻,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纪选择了你,今生何其有幸。余生,请多指教。

新闻推荐

三台教体局机关干部积极帮扶困难群众

本报讯11月7日,恰值立冬时节,三台县教体局机关院内温暖如春、场面感人。机关干部职工了解到孤寡老人秦寿元生活困难这一现状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其赠送了床、棉絮、被子、毯子、毛线衣、大衣等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452天的新闻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