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绵阳日报 2016-10-18 00:00 大字

《科学》课标的新理念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而探究性学习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的、学生富有兴趣的参与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途径,尤其是问题情境,它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火花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们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是“思”之源,“思”是“学”之初。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创造条件,激励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若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学生就能自主的进行观察、思考、实验等活动,让你的科学课堂呈现出活而不乱的景象。比如在上三年级科学土壤单元时,有一个比较壤土、沙土、黏土渗水实验,由于学校没有成套的实验装置,要做这个实验,就必须自己做。我带的课较多,没有很多时间去做实验装置,于是我把这个难题有意抛给了学生。原以为学生会对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装置“打折扣”,课堂教学也会因为缺乏实验器材而“草草收兵”。没想到当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摆放着自制的实验装置,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着一丝微笑。我定睛一看,每一组的实验装置还不一样呢!看来孩子们是精心准备了的。我的内心涌起了一种想让各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的冲动。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渗水实验装置产品介绍会”开始了。

杨正媛同学自告奋勇的走上讲台,“我们组的这个装置是我们五个同学在一起做的。只需要一些废旧塑料瓶、一些纱布、一些细线就行了。把每个瓶子从中上部剪成两半,靠瓶口的一端用多层纱布蒙住,用细线一扎,然后放在已剪断的下半部分上面,就可以做实验了。”听了她的介绍,我微笑着夸奖到:“你们这组同学真团结。你能说一说瓶口为什么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呢?”“因为纱布之间的空隙很大,以免土壤中细沙及细土从空隙中流下来而影响实验效果,所以用多层纱布,而不用一层纱布。”“你们想的可真周到!”我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这时我走到了李祥东面前,我发现他们这一组的实验装置和别的组不一样,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介绍。我扬起了声音说:“哟,你们组的实验装置看上去不错哟!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在我的鼓励下,他胆怯的站起来,带着委屈地语调说:“这是我一个人做的。”“真的?那你可真聪明!你是怎样做的?”得到了我的肯定,李祥东大胆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我是用一次性的塑料碗和塑料杯做成的。把每个塑料碗的底部用烧红的针烫许多小孔,然后放在和碗底一样粗的塑料杯上就可以了,而且每个洞的大小要一样,这样才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让我们给他们一点掌声吧!”说着我带头鼓起了掌。接着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小东扬起了小脸,脸上写满了自信与满足。我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说:“不过老师要给你们这组的同学提一个建议。以后每个人都要参与活动,都要为小组的活动出谋划策。”听了我的话,这组的其他同学都懂事的点点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自制渗水实验装置产品介绍会”在欢笑声和掌声中顺利的进行着。各组一一介绍完后,我就让孩子们用自制的渗水装置做了三种土壤的渗水对比实验。孩子们这次比以往的实验课要仔细、认真的多,各组实验都非常成功。

说实话,我从内心里感谢这群不起眼的小不点,他们自制的渗水装置带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从那一个个简单而又精巧的渗水装置中,我看到了那一颗颗晶莹透亮、富有创造性的童心。其实孩子们自制渗水装置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科学探究呢?如果我不给学生机会,就不会有这一次别开生面的“渗水实验装置产品介绍会”,更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我相信:只要真诚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些机会,孩子一定会带给你更多的感叹,更多的惊喜!

三、亲身体验,反复探究

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只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自参与活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上四年级的科学《摆》一课时,当我提出问题:“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孩子们提出了与摆线的长短、与摆绳的粗细、与拉的角度、与摆锤的轻重有关4个假设。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参上安排的是一个课时,而我却用了三个课时),并且和他们再一次一起研究。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小组变量差别不大,有的小组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确,还有的小组在数摆动次数时对半次的处理不一致,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在我的指导下,在反复的实验探究中,孩子们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其实在课堂上孩子们因为实验时不够严谨而出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这在课中是常有的,也是允许的。作为教师不能批评他们,更不能把正确的结论强加给他们,而应该激励他们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这种探究才是最有实效、最有意义的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科学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总之,和学生共同探究不仅重视探究的结果,更重视探究的过程。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让孩子有真实的收获。

(三台县乐加乡中心小学校 胡用保)

新闻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如果能在提问上多下工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