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爱传递爱 用心激活心

绵阳日报 2016-10-17 00:00 大字

三台县菊河乡中心小学教师敬长松,视生如子,扎根乡村学校24年,把青春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得?”他说:“这里是我的家,我舍不得离开我的‘孩子\’。”

□ 本报记者 杜畅

1从教24载

忙碌是他的常态

1992年,刚满20岁的敬长松从三台师范学校毕业,来到云同乡小学任教。从此扎根山区教育24年。

早上6点起床,7点10分到校,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即便是中午休息,也要到班上看看;每天下午放学,将学生们送到校门外;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学习……对敬长松来说,周而复始的忙碌是常态。

在乡村小学教学路上一路走来,敬长松也有过迷茫和无助。“刚工作不久,有两个亲戚,一个开大理石厂,一个开养殖场,都让我去帮忙,开的薪酬很高。”敬长松坦言,那时我也心动过,但当我看见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我选择留了下来。云同村小、云同中心小学……敬长松对于自己待过的每一所学校都如数家珍。24年来,他凭借优秀的教学成绩与工作表现,先后被评为“三台县优秀教师”、“三台县科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数学骨干教师”,今年更是荣获“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称号,这些是对他24年辛勤工作的肯定。

2关爱学生

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敬长松用爱滋养着每一位学生。1993年,他所教的班级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麻风病,班里的同学们都不愿意跟这位同学玩,害怕被传染,致使该学生性格孤僻。敬长松知道后,主动将该学生接到自己宿舍里,一同吃住好几天,同学们见老师都不怕被染病,纷纷放下戒备,就这样,这位学生又重新被同学们接纳,变得开朗起来。敬长松说,作为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向学生们传递“爱”,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在敬长松看来,爱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没有爱就不能教好学生。

目前,敬长松担任三台县菊河乡中心小学校长,“我们全校有600多个孩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敬长松说。针对乡村小学这一特殊情况,我们作老师的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应思考如何让这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敬长松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他就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撰写了多篇文章,提出了乡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同时,在学校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怀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们学校会定期组织留守儿童集体活动、看电影、做游戏、谈心等;在校期间,老师会定期与留守学生单独交流;在暑期,学校有夏令营活动,每逢节假日,我们还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家庭,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敬长松说。

3桃李芬芳

他仍坚守三尺讲台

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敬长松将当地特有、同时也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跷舞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这一传统文化项目的学习和传承纳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组织编写教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现场授课,让孩子们学习掌握。“目前,全校600余名学生中有500多位会踩高跷,我们的高跷狮舞表演队、高跷秧歌队还在各类赛事中荣获大奖。”敬长松自豪地说。

“我是三台人,看到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宽阔的世界,闯出一番成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我最开心的事。”说这番话时,这位留着精干短寸头发的乡村教师,言语里充满了自豪。一路走来,他教的学生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长为医生、律师,还有不少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成长为像他一样的人民教师。采访中,敬长松感叹:“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勇担扶贫重任 助力脱贫攻坚——绵阳农信社全力推进***工作

“我想通过养牛脱贫,我计划水稻育种脱贫……”,在10月8日省联社绵阳办事处工作组赴梓潼庙村现场办公会上,29名贫困户代表纷纷表达心声。自三台县建设镇梓潼庙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省联社绵阳办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