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明辨是非、理清思路的必不可缺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前提。教师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而提起问题,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三个字“为什么?”而我们每堂课或许都会问“这道题为什么该这么解?这个图形为什么该这么画?……”问题贯穿于我们课堂的始终。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切实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有的放矢,紧密结合课堂内容
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作答,课堂貌似气氛活跃,实质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学生往往对于这种问题的回应是不经大脑思考,往往是盲目猜测或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类问题多了,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这是因为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忽视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所致。
课堂提问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要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提问切忌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提问必须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一定要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要能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有的放矢,不能随意发问,更不能胡乱发问,为发问而发问。发问不仅要有概括性,更要有针对性。在问题主干的设置上可以运用“什么”、“为什么”、“怎么”和“以什么方式”这样的词取代“是不是”、“对不对”这类词语,为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创造前提。
二、因时制宜,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情境问题过大,学生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繁琐的问话离题远,问题多,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干扰;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学生会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都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一定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紧密结合课堂目标,因时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而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建构成为可能。如果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便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了适宜的挑战环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思维,同时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初中生,所以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还要牢记一点:提问的语言要尽可能简洁,切忌啰嗦。
三、深入浅出,适度设计题目难易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不失时机的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而提问时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发展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提问的内容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善于提问的教师,总是能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来降低难度,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抛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层设问,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加减时,首先可问:“分数的加减法则是什么?”然后再问:“你们能用分数加减的方法来计算1/a+3/a和1/a+1/b吗?”于是学生们都会跃跃欲试地去尝试分式的加减运算。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迫不急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四、激励发散,创设开放问题情境
开放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其相当高的价值。它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它们具有“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探索性”的特点。比如:“写出两个二次函数,使得它们的和是一个一次函数。”;又如:“求作一个关于x的方程,使其一个解x1在1与2之间(即1<x1<2)。”这个方程可以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也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甚至还可以是“分式方程”……这样的问题自由度大,在思维广度上有很大的空间。
如果说“教无定法”,那么也可以说“问无定法”,归根结底,所谓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其实就是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情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空间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并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总之,有效的问题设计等于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台县光辉镇学校林善泉)
新闻推荐
不用说都知道,爸爸妈妈肯定为一方,一起对抗我这个“反抗分子”。 终于,“战争”爆发了! 干妈、妈妈和我一起去逛街。我看中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再一看标价——599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家自然就分成了两股势力。不用说都知道,爸爸妈妈肯定为一方,一起对抗我这个“反抗分子”。终于,“战争”爆发了!干妈、妈妈和我一起去逛街。我看中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