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头紧连贫困户 一头找准产业路 三台县争胜乡花庙村“第一书记”赵红秀助农脱贫有思路

四川科技报 2016-06-17 07:24 大字

[摘要]三台县争胜乡花庙村“第一书记”赵红秀助农脱贫有思路

6月13日,在绵阳市三台县争胜乡花庙村“第一书记”赵红秀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花庙村2组贫困户高小君的家里,崭新的农家院让笔者产生了“这不像贫困户”的感觉,可走进她家里一看,墙边发霉起潮,空空荡荡的客厅没有一件儿像样的家具。

贫困户高小君的故事

“没有赵书记的帮助,村里就不会有特色产业,我家更不可能脱贫。”高小君说,一家5口人,老公先天弱视,小儿子先天聋哑,74岁的老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一年到头治疗费最少都要4000多元。而一年到头全家只有七八百元纯收入。”

随着四川省***、脱贫攻坚等各项政策的落地开户,高小君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赵书记的帮助下,现在我家有了很大变化。”高小君所说的“变化”,是指“第一书记”赵红秀多方协调之后,成功申请到的6.67公顷魔芋特色产业。

“今年3月初,我第一次听到村里要发展特色产业,搞‘产业脱贫\’,我还真不相信。”高小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当时她看赵洪秀人年轻,又听她说魔芋“亩收益1万元”,始终无法相信。当从县农业局专家口中得知“亩收益1万元是最低要求,一般子魔芋(小魔芋)在追肥和田间管理方面操作得当的话,亩收益应该在1.5万元”,她才算吃下了定心丸。

如今,她试种了0.03公顷小魔芋,并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熟练地掌握了魔芋栽种技术。“魔芋必须在清明节前栽,五月左右出苗子,六七月追肥管护,十月就能结果。”对于魔芋栽种的技术要点,高小君脱口而出,“赵书记和村干部组织我们反复学习,早就背熟了。魔芋都是云南公司负责保底回购,也不愁销路。我家这0.03公顷魔芋田,差不多能挣7000多元,明年我就扩大规模到0.13公顷,不但能脱贫,还能致富。”高小君笑得很开心。

对话“第一书记”

产业脱贫,既能实现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脱贫,又走得稳、迈得实。

赵红秀告诉笔者,“花庙村有27户贫困户,都采用‘一户一档\’建档立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我们在‘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了易管护、少劳力的魔芋产业。”

村支书代勇告诉笔者,选择什么产业,村民代表、贫困户、党员干部和“第一书记”连续开了10多场村民代表大会,才最终确定下来。但时间不等人,到了今年3月,项目资金、农技专家、农业公司都还没有联系。“最后还是赵书记有想法,她牵头带着我们村干部,又联系好乡党委负责人,向政府写借条,借了5万元,还和我们几个村干部一起垫资8万元,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凑齐了起步的13万资金。”代勇笑着说。

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由赵红秀等人编制的 《花庙村扶贫规划及实施方案》,赵红秀说:“花庙村的贫困,一是因为村干部思想保守、示范带动作用不足;二是因为没有特色产业。所以,我从2015年7月到任以后,就先着手班子建设,再发力脱贫产业。”

截至目前,全村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识别后,均已建立起“一户一档”,也找好了结对帮扶干部;6.67公顷特色魔芋,全部“起了苗子”;村里第一个专合社——争胜乡致胜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与云南某农业公司的合作协议也已签订;魔芋产业的栽种、采收、销售,一条龙服务框架,全部到位。

“明年我们会把魔芋种植面积扩大到27公顷,争取让贫困户达到户均0.07公顷魔芋田的程度,通过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赵红秀说。(刘鑫)

新闻推荐

今天早晨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今天早晨,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慈祥的望着大地。我和妹妹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我闻到了一阵清香,我赶快往油菜地跑去,发现金灿灿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金色的地毯...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