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片丹心护农情——三台县工商局“红盾护农”纪实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3-11 00:28 大字

三台县工商局开展帮扶慰问联系贫困村活动。

三台县工商局建设工商所指导“涪城”麦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和保护。

省工商局杨跃副局长(左二)代表省工商系统在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开展“春耕护农”行动暨送科技下乡活动。

三台县工商局与金融部门、私营企业主召开座谈会,解决小额融资问题。

三台县是四川省百万人口农业大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农业人口达到126.21万。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三台县工商局一直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红盾护农”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2014年,该局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 “红盾护农助农增收”行动,着力打好商标富农、监管护农、维权帮农三张牌,书写了红盾护农新篇章。

商标富农:

关键在于品牌培育

“自从我的枇杷注册商标后,现在身价比以前高多了,收入增加不少。”三台县古井镇心妙乡的老侯说,“以前,我总认为酒好不怕巷子深,如今在县工商局干部的帮助下,我的枇杷有了商标,就好比人穿了件新衣裳,那就是精气神十足。”如今,“心妙”枇杷注册后售价由原来的平均6元/公斤涨到16—24元/公斤,200多户农户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值达860余万元。

“我们把商标作为助农增收的牛鼻子。”三台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涛在介绍实施商标战略时说,“在培育时,我们紧扣围绕产业抓培育、围绕优势抓培育、围绕特色抓培育,尤其注重早规划、早宣传、早指导。”

早规划。对全县农业商标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品牌梯次培养资料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特别是对全县特色农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情况及商标注册、使用等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提升三台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工作方案报告县委、县政府。

早宣传。年初开展商标宣传进农村活动,与县个私协联合举办商标知识培训班,培训人数达近千人。通过广播、板报、电视台、报刊、讲座和各种宣传活动向企业、农民群众宣传《商标法》知识。

早指导。重点把农村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前景看好的种、养殖大户作为培育对象,引导其注册商标,树立“以品牌促发展”的意识。与县个私协联合开展“真情助农送商标”活动,对全县12户涉及猕猴桃、核桃、板栗、家禽、鸵鸟等农副产品及禽畜养殖等行业的农专社免费赠送商标。对已拥用商标的企业,帮助商标注册人建立商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企业在商标运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发出《争创驰著名商标建议书》、《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

如今,全县有涉农商标299件,其中省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17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1件。该县农民借助商标战略实现了稳步增收:“涪城麦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后,其产品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麦冬总量的10%。全县有近5万农民种植涪城麦冬,种植面积4.5万余亩,总产量达1.2万吨,年产值达6亿余元,年均人收入达1万余元。

监管护农:

关键在于建立农资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在监管上,我们主要建立工商监管+经营户自律+质量监测相结合的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三台县工商局市场监管股股长唐学东介绍,“我们自主研发了三台工商数字监管系统,可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定位监管,对干部监管痕迹进行管理,确保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强化工商监管。该局实行农资市场日常巡查制、农资经济户口档案制、农资大要案件限时办结制等监管方式。把农资行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监管频率每月不少于一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人,建立辖区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档案,利用三台工商数字监管系统适时记录经营户经营情况,并实现信用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局所联动、联片办案的体制,由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案源,经检队分片包所、具体查办,实现农资案件信息互通,形成执法合力,保证农资案件快查快结。

引导经营户自律。基层工商所与农资经营户签订目标责任书,指导经营户进行自查,要求经营户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商品质量承诺制度等,建立动态监管档案,详细记录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商品从供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监管。为进一步规范辖区农资经营户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诚信经营,该局以全县农资经营户为对象,开展 “农资经营诚信示范店”创建活动,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

注重质量监测。对辖区范围内的农资商品进行摸底排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品、往年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和经营信誉差的商品作为重点抽检对象,制作详细的抽检计划及时间进程安排,通过质量抽检及时发现问题。2014年,该局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抽检27个批次,立案查处不合格农资案12件,处罚没款13.48万元。

维权帮农:

关建在于拓宽农民消费投诉渠道

“我很感谢县工商局和县消委,要不是他们帮我讨回公道,我的损失可就惨了。”三台县曙光乡农民刘甫勇说起2014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就很感慨。

原来,2014年8月刘在该县某农机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台刚毅牌GY4L-0.9A谷物联合收割机,价格为27800元。使用后疑似存在多处质量问题,请求退货,对方不肯,他于是就到当地维权联络点投诉。联络点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县工商局和县消委会,县消委会及时与县农业局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取得联系,推广中心调查属实,责令生产企业安排技术人员更换收割机上割台总成,保证机械正常使用。经调解,由企业赔偿他因机械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款1350元。整个调解仅用5天时间便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处理涉农投诉中,我们始终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受理投诉快、现场处置快、调查取证快、调解办结快,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的可能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县消委会秘书长刘德介绍,“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县63个镇乡的维权网络,开通了24小时投诉电话,让农民投诉更快捷”。

该局形成了系列常规调解机制,如建立12315消费维权指挥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实行每月一次局领导“消费者申诉接访日制度”,工商所推行“消费者申诉首问责任制”等工作制度。开展“12315进农家”活动,在全县936个行政村、109个城镇社区设立了“12315投诉站联络点”,形成了局、所、村三级,遍布全县的投诉网络。同时,各工商所、消委分会定期对基层维权联络点的义务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处理投诉纠纷的水平和效率,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进行投诉,真正实现维权网络全覆盖,打假护农到家门。仅2014年,该局向农民分发《消法》手册、农资商品知识手册20余万册,开展农资商品消费知识教育讲座23场次,开展由省、市局领导参与的送科技下乡活动1次,受理农民消费者投诉1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40余万元。

“红盾护农助农增收行动树立了工商部门在广大群众、党委政府中的良好形象。我们将继续加大涉农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为‘三农\’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三台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涛郑重表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5年,三台县工商局也将在红盾护农的征途中继续前行。

□李艳 周玉

新闻推荐

绵阳:丘区农村脱贫攻坚这样破题

综改区的新面貌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喜领资金互助协会会员证——来自绵阳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报道□蒋秩宏任毅赵晓兰文/图眼下,虽是寒冬,但位于三台的绵阳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