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台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生动实践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1-22 00:31 大字

农民增产增收 何娴 摄

现代化种植

食品加工现场

机械化生产

劳动力就业

□蒋秩宏 刘玉明赵晓兰

初冬时节,在三台县建设镇木林村,浇水施肥、插播蒜种,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以前种植传统品种,品质开始下降。”该村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丰说,去冬以来,从山东引进优质蒜种试种,每亩可为蒜农增收500余元。如今的木林村是三台县闻名的优质大蒜种植村。

木林村只是三台县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三台县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建设目标,通过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规范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加快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有力带动全县由传统种养业加速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发展。

量质并举 建高标准农田

“我们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水到田、旱能灌、涝能排。”提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石安镇德胜村村主任杨福雄赞不绝口。

石安镇德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去年5月接受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资金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优秀等次。“去年的项目,根据工程量的需要,全村每人筹资200元,筹劳10个工,一个工是8个小时的工程任务。”村民杨贵忠说,项目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出点钱出点力不算个啥。

2014年,三台县紧紧围绕 “集中打造示范基础设施,合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坚持“一盘棋、一张图、一抓到底”,按照“集中投入、分期实施、连片治理”的原则,整村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有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台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镇乡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落实建设技术总负责人和技术指导负责人,具体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及报账资料审签,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建设中,三台县将政府投资、农民投劳的基础设施产权明晰到村集体,让农民成为政策扶持的最大受益者。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公示制度,项目建设合格率达100%。截止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项目区土地流转面积达579亩,发展优质水稻9200亩,定单油料作物9000亩,蔬菜3000亩。

同时,结合项目建设,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四新”、“六良”配套,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结合,大力促进产业联动,有效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014年,三台县再次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规范有序 加快土地流转

“以前搞传统种植,产出低担风险,现在土地流转不但可以拿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领现钱。”日前,在新鲁镇牛头河村,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告诉笔者,该村种植的优质草莓如今已经销到了北京。

三台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多措并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序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运用农业信息网、新闻网、政务网、电子显示屏等,适时向社会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4.6万条,接待政策咨询12.5万人次,促成流转交易1524宗,交易面积8.73万亩。同时,建立了“县、镇(乡)、村、业主”四级联动和定期巡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履约监督和用途监管,有效防范、化解流转风险。

为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三台县委、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并整合新型农民培训资金123.8万元,培训流转业主1254名;近两年整合涉农项目10多个,资金3亿多元,财政奖补资金4500万元、信贷资金1.53亿元,对流转土地进行土地整理和标粮田建设,支持流转业主建基地、创品牌、兴产业。

截至去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9.5万亩,占比24.8%,规模流转面积达9.3万亩,500亩以上的大户有47户、1000亩以上大户16户、2000亩以上大户5户。土地流转为农民创土地租金财产性纯收入9682.9万元,劳务收入39.6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10元以上。

创新机制 产业连片显特色

2014年,三台县在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机制创新,突出基础建设、产业培育、品牌打造等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新村建设、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建设特色基地。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收致富为目的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扶持培育农业专合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龙头引领延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生产型企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等方式,组织专家先后编制了无公害油菜、麦冬、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田间档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覆盖追溯。

据了解,2014年三台县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45家、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33家、种粮大户125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达到了1146户、393户、488家、79家和103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209家,出资金额21.24亿元,成员达11.6万户,带动农户16.7万户。

三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油菜、麦冬、玉米主导优势产业,加大对川粮米业、神龙粮油、西普化工、翰通能源、三九药业、太极药业、天成药业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依托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深加工,进一步延伸加工产业链条。

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产地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已形成“梓香”、“人寿”、“福瑞喜”、“大石缸”、“涪城麦冬”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涪城麦冬”证明商标已取得国家商标注册和四川省名牌农产品,麦冬基地被四川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新闻推荐

就近打工+回家创业 让腰包鼓起来,亲情更靠近

刘德伟(左)正在整理装箱新鲜蔬菜。□刘玉明特约通讯员赵晓兰文/图每年春节一过完,三台县金石镇桐子村的尹先文都会收拾行囊外出打工,过去的16年里,尹先文先后去过广州、浙江、成都等地。但是,今...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