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木“优生优育”先破良种使用率低难题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1-15 09:27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平

前不久,省林业厅召开林木种苗专题研究座谈会,研究林木种苗问题。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省每年用苗量为4至5亿株,但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仅为45.1%,今年仍未达到预期的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福建、浙江等发达省区80%的比例,差距更大。11月11日记者就此采访省林业厅种苗站站长吴春艳。吴春艳表示,四川省作为林业大省,开始进入转型期,已从数量保障阶段进入到质量效益的提高阶段,对于后者,良种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川柏正名优良乡土树种待挖掘

据吴春艳介绍,川柏是四川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国家226个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中,川柏占了两个(全国仅有)。上世纪80年代,川柏作为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在川北、川中瘠薄的土壤上站稳了脚跟。特别是柏木在土层浅薄的钙质紫色土和石灰质土上也能正常生长,是其他树种无法替代的。但由于种植密度较大,又疏于间伐和管护,导致不成材,很多年过去都还是几公分的胸径,因此被戏称为“小老树”。

三台县的金鼓国家柏木良种基地的工作人员通过精心管护,发现该树种在生长速度上并不是那么慢,而且其材质非常优良。认识到川柏的价值之后,浙江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反倒先行一步,将川柏引种到浙江,收集川柏的优良种质资源,建设柏木种质资源库。“墙里开花墙外香”,吴春艳担心:“如果再不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我们跟发达省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吴春艳介绍,除了川柏,桤木、红椿等不仅材质好,抗逆(抗病虫害、极端天气等)的能力尤其抢眼,作为本土树种,值得推广种植,红椿由于木心是红色的,更有其特殊的市场价值。但由于缺乏挖掘开发,这些树种多被忽略,反倒是外省引进的如巨桉、杨树风靡一时。这些树往往或多或少发生“水土不服”的症状,解决的成本也较大。

多方发力唤醒沉睡的优良种质资源

在种质资源上,四川省仅次于云南,在全国居第二位。据省林业厅种苗站站长吴春艳介绍,良种使用率低,原因主要有财政投入不够,现行招投标体系不健全,良种选育开展不到位,以及地方干部群众意识跟不上、重视程度低。此外,保障性苗圃建设也出现欠缺。

在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时,国家下达2.88个亿建设了1个省级示范、25个市州级中心、166个县级骨干苗圃。随着两大工程阶段性的完成,每年下达的造林计划呈下降趋势,加之苗木产业市场化的影响,国营苗圃纷纷转产改制,影响了工程造林良种化的进程。如成都周边的苗圃,基本按市场的需求,需啥育啥,针对成都大都市缺乏彩叶树种,重点摆在了彩叶树种的引种驯化,园林绿化苗木的培育上。吴春艳认为,以市场为导向,原则不错,但仍需“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其一。对于林业重点工程用苗,仍需要采取行政手段保障良种的选育和推广使用。

“森林也要‘优生优育\’,如果先天不足,后天将不仅浪费更多成本在‘补药\’上,还会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效、森林的质量和林农的生计。”吴春艳说,针对良种使用率偏低的问题,省林业厅提出树立 “良种理念”、推行“良种先导工程”,凡涉及工程造林,必须优先使用良种,如没有良种,也要使用质量等级达到二级以上的优质苗木。在加强良种推广使用的同时,首次提出良种退出机制,从而更加精细化良种管理。

此外,省种苗站正在组织编制 《四川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种质资源的摸底调查。“重庆38个区县摸底用了8千多万元,四川183个区县,资金投入是个坎,但摸清家底是基础性的,势在必行,我们将分区域、以重点突破逐次带动全面覆盖。希望以此为铺垫,促进四川林木良种事业发展,带动林木种苗工作再上台阶。”

新闻推荐

三台全面完成任务

本报讯日前,三台县已全面完成《四川农村日报》等2015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征订任务。自全省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启动后,三台县把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党报党刊的征订工...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