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阳农民耗时21年修家谱

四川日报 2014-04-04 13:30 大字

□田明霞 本报记者 朱雪黎

4月1日,绵阳市三台县中太镇核桃街村,64岁的农民刘德铭忙着打扫自家闲置客房,准备迎接从湖南来四川“接家谱”的宗亲。

这部家谱,是核桃街村的刘氏一族耗时21年,在去年底才编制完成的《汉刘百世谱》。这本家谱近600页,用60万字记录了刘氏族人2000多年的发展轨迹。

族谱为证

绵阳刘氏系刘邦后裔

“清雍正三年,刘邦后裔刘承珑、刘承玑自湖南入川,迁入现在的中太镇核桃街,其后分支于9村18社,人口超过2000人。”刘德铭对着一本清咸丰十年由刘钢持等人抄誊的《刘氏大宗全谱》,向记者解读道,现居三台县中太镇的刘氏族人为刘邦后裔。

他告诉记者,1992年,同村族人开始商议修家谱。堂弟刘德友为他送来这本族谱。它由《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之子刘沐于唐顺宗元年始修,经北宋、明朝,到清朝的同治年间,刘氏族中文人、官员,先后6次修撰抄誊而成,详实地记录了刘邦及后裔从战国到清代湖广入川的80余代人的宗支派衍、流寓迁徙、生居卒葬及其生平业绩等情况。

此外,核桃街村刘氏还有保存完好的3块刻于清代同治年间的《五房宗支谱》石碑,记载内容与族谱内容高度吻合。意外得知自己是刘邦后人之后,刘德铭更加坚定了要再修家谱的信念,他要把现在刘氏后人的情况也写上去。

盛世修谱

200户参与修撰

由于修谱工作量非常大,参与修族谱的人户多达200户。为了修谱,刘德铭在干农活之余,一有空就开始查对《刘氏大宗全谱》。由于这本族谱覆盖了湖南邵阳刘氏后裔近3000余人,为了全面记录后裔族人情况,刘德铭还多次前往邵阳,和当地族人一起前往邵阳市委特殊档案馆查询资料。《汉刘百世谱》记录了从汉代邵阳东湾泥渡村到绵阳核桃街刘氏的家族演化。其中既有刘姓人群播迁分布、谱序训文、相关学术研究,又有古今刘氏名人传略、典故传说、人文史迹等,图文并茂。

绵阳三国演义学会长李德书说:“尊重和怀念祖先的功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汉刘百世谱》就是在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传承民俗

恢复每年祭祖会

“借助修家谱活动,如今每年清明、冬至,刘氏宗亲都要汇聚到刘家祠堂举行祭祖会。”刘德铭告诉记者,这也是之前已中断多年的传统民俗。

刘德铭介绍,《刘氏大宗全谱》记载,刘家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修房屋数十余间。清道光年间,刘家族人捐资,又在刘家祠堂附近建老祠堂。老祠堂是土木结构,室内可安18桌人同时聚餐。“清明、冬至祭祖会就始于当时,但中断于何时现已经无法考证。”

为了让分散的宗亲加强联系,1993年清明节前,核桃街刘氏宗亲率先在三台县中太地区恢复传统民俗——清明祭祖会,百余人到会。之后,这项习俗延续下来。

新闻推荐

农机补贴款为何迟迟领不到?

本该4个月内拿到的农机补贴,一年之后还未到手,三台县建中乡村民质疑——□本报记者刘宏顺文/图6月6日,三台县建中乡赶场天,忙碌的大春栽种刚刚过去,场镇又热闹起来。赶场村民多了,乡上的农机经销商印小...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