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台农业大县搞招商做好三道选择题

四川日报 2013-11-25 14:32 大字

想起不久前婉拒的项目,三台县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桂琴还是有点惋惜:“十多个亿的项目啊。”当时一家台湾电镀企业来到三台,想要建设一个电镀产业园,但因未通过环境评估而遗憾告别。这并不是孤例,在陈桂琴的婉拒名单上,还有一长串其他项目:铅酸蓄电池、金属表处理、废旧塑胶加工……

随着成德南高速公路的修通,三台到成都的车程缩短到1个小时,三台一跃成为投资热土;站在工业加速成长的冲刺跑道上,三台也的确急需“新鲜血液”。然而对众多投资项目,三台为何能保持“定力”?

陈桂琴解释:每个投资项目的论证过程中,三台都在自问三个选择题。

□本报记者 祖明远

要项目,还是要产业?

11月13日,三台县纺织产业集中区又来了几位考察者,在实地考察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后,他们直奔绵阳佳联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佳联印染的崛起,是三台近年来推行产业链招商的得意之作。作为农业县,依托棉麻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是三台的传统产业,但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直到2004年起,三台着力扶持印染企业发展,将产业链串联起来,纺织服装业才逐渐成长为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印染是整个行业的‘桥梁\’,上承织造,下启服装成衣,对于整个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石岷山介绍说。目前,佳联印染每年产量达到1.5亿米,但目前三台全县纺织产能仅能满足其需求的三分之一,佳联印染“吃不饱”的现状,先后吸引上下游企业频繁前来考察,成为三台招商部门“甜蜜的负担”。

“在项目的选择上,要从整体产业布局谋划,串联起产业链,可以对上下游形成带动,实现事半功倍。”陈桂琴说。

据介绍,目前已有两家纺织企业确定落户三台,而附加值更高的服装企业也筹划上马。由此,三台已初步形成纺纱—织造—印染—成衣生产的产业链,其纺织服装业产能已占绵阳全市的83.5%。

要粗放,还是要集约?

三台是农业大县,许多项目都曾对用地面积期望颇高。“后发地区要招商,土地优惠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位自诩见多识广的投资商曾如此下过定论,但事实却让他感到意外。2013年,三台对一户“囤地”却一直不开工的企业启动了退出机制。“三台是后发地区,这不假,但三台对发展质量的要求也很高。”三台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安说。最近一年以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国土、工业等部门联合对投资项目进行论证,除了环境评估这个“硬杠子”外,还包括产业发展前景、风险评估等7个方面。启动联合论证的两年里,先后有水泥、多晶硅等产能过剩项目没能通过论证。“我们希望引入一户就成功一户,同时也可以带动一片共同发展。”刘安说。

科学细致的论证也为企业带来好处。一年前,因为用地面积,绵阳市金开立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建国曾与刘安有过交锋——他申请70亩土地建厂房,但经论证审批,只拿到27亩。根据三台方面的建议,冯建国将单层厂房改建为双层厂房。

虽然多花了300万元成本,但冯建国很快感受到了集约用地的好处:将不同的工序集中到一起,可以削减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现在所需工人数量从200降到100,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可观的费用。”冯建国说。

要因循,还是要创新?

作为工业后发地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仍是企业落户路上的“拦路虎”。

根据测算,三台县两江工业集中区南区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20亿左右,这对于三台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如果按照传统的路子,由政府筹资完成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筹资难度很大,一方面也会延误企业落户的脚步。

对此,三台的做法是创新办园模式,通过市场手段,引入企业投资,借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而企业则可以通过园区周边商业地产的发展,从中获得收益,实现政府、企业合作共享产业园区发展“大餐”。

“三台的招商工作,本质上是寻求与企业共赢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共赢提供更好的氛围。”陈桂琴介绍,2013年5月起,三台率先启动企业落户项目办理过程中的“联合办公”。针对某一个投资项目,由投资促进局、落户园区、工业信息局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小组,全程跟踪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1-10月,三台县新引进签约了丰盛LNG天然气、黄家坝合作办园等14个项目,协议引资57.02亿元。履约省外项目18个,国内省外资金到位30.93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0亿元的154.7%。

新闻推荐

四川省新增8个沼气化县

沼气化市累计达到5个,沼气化县累计达到44个本报讯(记者刘川)1月9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省政府认定南充市西充县、仪陇县,绵阳市三台县、江油市以及达州市宣汉县、宜宾市兴文县、资阳市乐至县、乐山市...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