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庄稼医院:“服务外包”里找出路

四川日报 2013-06-17 15:49 大字

从传技术到卖农资,再到“一站式”技术服务——

□本报记者 祖明远

6月7日一早,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五福寺村的稻农简孝平一迈进镇上的庄稼医院,就轻车熟路地报上农药名字,可庄稼医生李宏却摇了摇头,给他添加了“几味药”,又叮嘱他,“最近我在邻村发现了稻飞虱,你要预防一下,还有最近高温高湿,也要预防一下叶瘟。”

这是传统的庄稼医院服务方式——农民遇到什么种植问题,就来医院咨询和买药。遇到虫害买农药,长得不好买化肥。但近年来,随着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兴起,农业专业化和精深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庄稼医院已经开始悄然转型。

李宏畅想的是更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农民再也不用上门,只需说明想种什么,剩下的土壤测试、选种、预防病虫害等技术服务,都“外包”给庄稼医院负责。“就是‘种田保姆\’,随叫随到。”

但要如何实现这一转型?有专家建议,应在技术的专业化和精深度上再下功夫。

市场竞争催生服务新思路

促使李宏萌生这一想法的,是当前农技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氛围。

2010年,为了规范农资市场,绵阳市着手建立庄稼医院体系,分布在各个乡镇的庄稼医院就承担两项基本职责——向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和供应正品农资,尤其是后者,是许多庄稼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时候我们的生意很不错。”三台县刘营镇庄稼医院经营者刘孝聪记得,当时农资市场还比较混乱,而庄稼医院因为与绵阳的龙头农资公司合作,提供的农资质量有保障,且价格优惠,很快得到了农民的认同。此后三年里,绵阳的庄稼医院数量也从最初的153家,迅速增长到505家。

但现在,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仅刘营镇就有7家农资商店,产品质量相仿,价格也比较接近,就连庄稼医院提供的免费农业技术服务,现在也成了各家农资商店的“标准配置”。

如何破题?绵阳市供销社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今年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力度。除“普及式”的课程外,还增设蔬菜栽种技术等“提高式”课程。而最终目标与李宏的“服务外包”殊途同归:“未来我们也要向专业技术服务方向发展,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对于这种思路,金峰镇副镇长余建明很认同。作为绵阳蔬菜的主产地之一,金峰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1万亩,为了解决农技难题,金峰镇专门从山东寿光高薪聘请了一位技术人员,负责向农户传授新品种技术。“要是有人能够提供新品种的育种、栽种技术等全套服务,市场还是挺大的。”余建明说。

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提升竞争力

专业化的农技服务有没有市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一市场已经有了先行者。

过去的十年里,基层的农技推广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往农技站一家独大,开始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明显的迹象,就是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逐渐成为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力量。

李宏觉得,与他们相比,庄稼医生在技术上还有差距。“我们都是‘大而全\’的路子,从水稻到蔬菜,从治虫到施肥,样样都会,但是要从某一个专业角度来看,我们还谈不上专业和精深。”

事实也是如此。在绵阳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田永清看来,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头掌握着比较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具备实践经验,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如果庄稼医院要做“一条龙”的专业服务供应者,在破解技术关之后,还面临着缺少示范的问题,“如果不能亲眼看到实际情况,农民不清楚风险,就不敢贸然使用新的技术。”

因此,田永清给转型提出建议:瞄准某项技术,将专业化的某条路线走到底,例如,专门提供病虫防治方面的全套服务,做“服务外包”。不再与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竞争,转而向他们提供服务,作农技推广的上游。“随着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组织的壮大,他们对农技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大,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田永清说。

新闻推荐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再添10个

本报讯(方圆记者万瑶)9月22日,省政府公布四川省第五批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历史文化名镇7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历史文化名镇包括:宜宾市宜宾县横江镇、内江市隆昌县云顶山镇、绵阳市三台县...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