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乐享田园新生活

绵阳日报 2013-04-15 03:29 大字

“这季麦冬收完后,我们就要按照‘千斤粮万元钱\’的粮经复合模式,插播玉米和高架蔬菜,今年又将增添一笔不小的收入。”在三台县永明镇万家坎村,正在麦冬地里收麦冬的罗伟品高兴地对记者说。

人间四月天,成片的油菜地初见丰收的模样。沿着一条黝黑的通村公路,走进万家坎村,抬眼望去,朱瓦白墙,小桥流水,一座座精心打造的“微田园”与美丽春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派坝区独有的生态田园风光。

过去的万家坎村,基础建设弱,产业发展慢,生活环境差,群众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以万家坎村为核心的环形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让这个村提前融入到了绵阳和三台同城化发展中,“小车开进门,货车开进村”变成了现实。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环境搞得好了,不仅通村道路实现了黑化,就是田间地头的作业路和渠系塘堰也都实现了硬化。

以前这里的村民靠种植水稻、油菜和麦冬为生,技术单一,收入波动大。通过实施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万家坎村探索出了“油—稻—田坎豆—菜”、“一菜两用”、“油菜套作蔬菜”等“千斤粮万元钱”的粮经复合模式,不仅解决了种植技术上的难题,也打消了大家产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

其中,“药—粮—菜”种植模式,年均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油—稻—田坎豆—菜”模式、“一菜两用”、“油菜套作蔬菜”等三种种植模式,年均亩产值超过8000元。仅去年,这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了9000元。

通过“三建五改”,现在村民们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天然气,有线电视、无线广播户户接通,抬头就是太阳能路灯,低头就是绿草红花,可谓是生活数字化、厨房电气化、庭院田园化。新农村建设不但改变了万家坎的村容村貌,拓宽了村民们的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观念。爱环境、讲卫生,已然成为了大家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实际行动。

过去落后的基础设施,是万家坎村村民心中一道迈不过的坎。如今,通过新农村建设,大家都过上了“吃水不用担,煮饭不冒烟,天干不怕旱,走路泥不沾”的田园新生活。展望未来,村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李茂华 本报记者 蒋秩宏 唐小丽 文/图)

新闻推荐

刘营初中到擂鼓八一中学学习交流

本报讯为加强校际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近日,三台县刘营初中部分教师到北川擂鼓八一中学交流学习。在学习中,听课老师被山东杜郎口和擂鼓中学教师们精湛的教艺,流畅的教学环节所折服,被学生们...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