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沼”气蓬勃奔小康 低碳环保新农村——绵阳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纪实

绵阳日报 2013-02-17 03:42 大字

核心提示

当能源成了制约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的时候,绵阳农村已有一半农户用上了可再生的能源——沼气。2012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9904万户,占年度民生工程目标的110.58%。至此,绵阳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7.8万口。涪城区、游仙区、梓潼县、安县四个县区被认定为“四川省沼气化县”。绵阳市更是被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沼气化市”。

当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PM2.5而头疼的时候,绵阳大部分农村已经告别祖祖辈辈烟熏火燎的厨房,使用低碳、便宜的沼气,让乡村保持了清洁和美丽,也为农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A

民生开路沼气之乡再创辉煌

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绵阳市都把沼气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有了“民生工程”这一“开路先锋”,市农能办又不断创新举措,贴心服务,通过财政资金配套补贴、技术示范等积极措施,使村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大为高涨。

沼气建设在绵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0多年前绵阳就有“沼气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农户充分认识到沼气建设对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生活环境及增加收入所起的巨大作用,建池积极性日渐增高。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高度重视,连续八年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项目,市财政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沼气服务点、完善省级项目配套、推广新技术等,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确保农村沼气发展迈上新台阶。2012年,市农能办按照沼气发展数量规模化、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多元化、沼气利用高效化和管护服务社会化的“五化”标准,大力开展农村沼气普及行动,为绵阳建成“四川省沼气化市”不懈努力。

为确保“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市农能办根据农户申请建池情况和技术管理能力,将1.8万口建池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各县市区项目乡(镇)和村,坚持以现代农业为牵引,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以沼气建设为纽带,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大力推广玻璃钢拱盖新材料新工艺沼气池,加快建池进度、提高产气率、降低维修成本,探索出一套沼气池建设新模式。为打造行业亮点,投入87万元在涪城区、游仙区进行了4处小型联户沼气工程示范建设,在三台县、游仙区、涪城区打造“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示范片区。

绵阳市被认定为“四川省沼气化市”的荣誉背后是农能办干部职工的不辞辛劳,他们加强学习农村能源法规条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农能战线上的行家能手。他们深入乡村入户调查确定项目户,组织技术施工人员施工,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跟踪和检查指导,战高温斗酷暑,跋山涉水检查验收项目,只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不减数量不少。同时推行协会模式、能人领办等模式,实行自主管理自负盈亏,为农户提供“全托式”、“菜单式”服务,提升沼气后续服务队伍技能水平。

B

安全为重 强化培训广泛宣传

沼气建设,技术为先,安全为重。市农能办不断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严把沼气建设使用准入关,确保村民使用安全。去年,市农能办为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发展趋势,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培训。

户用沼气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启动,录入项目农户信息80000户。为推动全市农村户用沼气CDM项目顺利实施,派出10名人员参加项目培训,并对各县市区20名人员进行CDM项目基准线调查、黄金标准项目管理培训。通过举办沼气物业管理员培训班,提高沼气物业和农村能源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举办沼气生产工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参训达1500人次,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确保沼气生产工持证上岗率达100%。

农发沼气项目不仅给农民带来收益,也给技术员创造了意义非凡的工作。涪城区石洞乡建池技术员王用朗经过严格标准的培训后,在场镇建立了沼气服务网点,专门为乡镇的3000余户沼气用户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同乡村民黄光喜说:“王师傅很负责,周围的沼气农户只要谁家有问题,他一喊就到,上门服务周到还经常回访。建沼气池也给他带来了效益,以前他都是骑摩托车来,现在也开上小汽车了,出门方便还节约时间。”

各县市区农能办积极开展沼气检查及使用宣传进村入户活动,检查200多个村12000多户,排除管件漏气、净化器压力指针失灵、出料口不盖盖板等沼气使用安全隐患260余处;同时,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以送科技入户、项目培训启动等形式,向农户及技术员进行安全教育,普及沼气使用常识。一年来,发放《沼气池安全管理手册》2万余册,其他宣传资料172135份,制作标语、横幅、展板等17687个,并派专员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请专家权威解读、座谈,制定沼气安全事故防范对策举措和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推行在项目建设沼气池护池坝上或显著位置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C

多措并举 农能建设全面发展

昔日上山砍柴,如今沼气煮饭;过去灶屋漆黑,现在厨房洁亮;往年只见树干,如今满山翠绿……沼气给村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已成为农户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农村卫生省柴灶、建立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工程、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沼气建设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的气体能源和有机肥料,推动了农村种、养殖业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日新月异。

涪城区新皂镇梅家沟村农发沼气项目户王永琼家中的沼气池建在猪圈下,进料口和猪圈排粪合二为一,出料口在猪圈外的露天平地上,被几块规范标准厚实的水泥板严严盖住。王永琼说:“自从我家修了农发沼气池后,生产生活变化太大了,过去煮饭烧柴,漫山遍野去砍柴背柴,每顿煮完饭全身都是灰,厨房顶上随时都是黑漆漆的,现在煮饭有沼气,洗澡有热水器,原来想都不敢想。”沼气还让王永琼有更多时间精力学习农业技能和养殖业。

涪城区石洞乡三清观村民黄光喜是国际农发基金沼气项目户,自建修沼气池以来,一日三餐都靠沼气提供能源,生活更方便了。黄光喜说:“以前做饭烧液化气,每月平均要烧1罐液化气,每罐100多元,而且要到30公里以外去购买,既要花钱又要花时间运输。现在只要原料够,烧水煮饭全都用沼气,每天做完农活回来很快就把饭做好了,就连沼气池出了故障还有沼气技术员上门服务。”

谈起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梓潼县仙峰乡干部刘天林兴致勃勃地算起了全乡的沼气账:乡里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上是赚了,沼气池减少砍柴用工户平50个,按单价60元计,全乡节约用工5万余个,折金额300余万元,全乡人均300元以上。同时每口沼气池生产5000公斤优质沼肥,为优质农产品打基础节约化肥。由于猪—沼—肥—(粮、菜、果)循环农业发展,生猪养殖稳步发展,全乡年出栏肥猪已达8200头。使用沼气减少森林砍伐10000多亩,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厨、改厕、改圈,更改变了农村环境卫生,美化了家园。

D

农能升级 绿色能源造福农户

走过2012,绵阳农村能源建设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惠。展望2013,绵阳农村能源建设将通过农能建设升级,帮助村民增收,促进农民更好使用沼气。同时,争取把“沼气县”升级为“绿色能源县”,通过能源建设让绵阳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丽。

为增加建池农户收入,促进绵阳市农村能源发展,省办和绵阳市同北京智联绿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中低收入农户户用沼气建设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农村户用沼气是可再生能源,通过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把产生的甲烷用作生活用能,从而达到减排甲烷气体的结果。

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以帮助沼气农户在10年项目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按照碳交易可以把沼气池的减排量以5000户为一个包进行交易,CDM项目户可在项目期内每年得到预计50元左右的收益,10年可获500元以上,全市总收入可达8050万元以上。CDM项目对项目农户提出正常产气用气的前提条件,因此,CDM项目实施可以使农户更好使用沼气,并促进沼气服务网点为农户开展进出料服务。

2013年,市农能办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争创“绿色能源县”。绿色能源是指在县域能源开发利用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比较高的比重,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生活能源基本实现清洁化和优质化,并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据了解,绿色能源县的评定包括可再生能源开发总量、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四类指标。市农能办主任陈旭东在采访中说,被认定为“四川沼气化市”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将按照绿色能源指标细化工作,倾全力争创“绿色能源县”,让更多的农户因沼气过上幸福生活,让绵阳人因“绿色能源县”而自豪。“沼”气蓬勃的绵阳新农村,正徐徐展开一幅低碳、清洁、幸福的美丽画卷。

撰稿记者 黄小芹 图片市农能办提供

新闻推荐

三台县灵兴镇积极抓好大学生回乡创业工作由镇村两级干

三台县灵兴镇积极抓好大学生回乡创业工作,由镇村两级干部定人定点联系帮助创业大学生协调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困难。截至目前,包括王慧玲在内的八名大学生回乡成功实现创业。图为王慧玲正在...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