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杜建冬 三台文物的“守护神”

绵阳日报 2012-12-07 04:00 大字

前不久,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表彰在“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组织协调先进单位,三台县文管所副所长杜建冬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全国仅100人,四川省6人,绵阳市仅杜建冬一人,其余五位分别是丹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廖燃、眉山市公安局局长辜永忠、旺苍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杨齐斌、广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余天喜和眉山市文物局主任科员张志刚。

当杜建冬载誉归来,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这位不善言辞的“文物守护神”却一再表示:“我没啥值得宣传的,都是集体的功劳,集体的荣誉,而且我们只是配合公安部门,我自己真的没什么‘事迹\’可言。”

1

盗墓贼的“克星”

近年来,受高额利益驱使,我国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为此,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制定了“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并将四川省等17个地区纳入重点行动区。经过公安和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该专项行动及时打掉了一批文物犯罪团伙,沉重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了文物犯罪蔓延的势头。

三台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其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49处,其中包括古遗址19处,古墓葬630处,石窟寺及石刻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5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原有1处,近期新申报通过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因此,三台县的文物保护形势相对更加严峻,杜建冬和同仁们肩上的担子自然更重一些。

2010年4月11日,三台县塔山镇派出所接到村民举报,在嫌疑人李某某的家里收缴出器物58件,均为李某某盗掘古墓所得。杜建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古墓年代久远,三台文管所不敢对这些文物轻易下结论,于是杜建冬协同塔山派出所将这批文物送到省级部门。经专家鉴定,50余件铁釜、陶房、陶塘、陶俑中,有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5件,已构成犯罪事实的李某某随后被依法处理。

2011年5月3日下午,盗墓贼张某某在三台县新鲁镇某村坟包梁山疯狂盗掘古墓4座,偷走陪葬品15件。次日下午,根据群众举报,三台文管所协同当地公安机关在张某某家中将其抓获并当场收缴出被盗器物。经过鉴定,被盗古墓群系清代古墓群,被盗的15件器物均为明代文物。2011年9月8日,三台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1年11月下旬,三台文管所和新鲁镇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新鲁镇某村发现盗窃古墓葬事件。文管所工作人员迅即跟随公安民警一道,赶到该村谭家店一古代夫妇合葬墓前,发现古墓周围被挖了三个洞,现场还有千斤顶一个,改刀两把,钢钎一根,头灯两个,矿泉水数瓶,“比亚迪”汽车一辆——原来盗墓贼曾某某正在盗墓,尚未得手。面对突然出现的执法人员,曾某某束手就擒。

2012年3月22日,三台县龙树镇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辖区内发现盗掘古墓葬事件。通过连夜摸底排查,将犯罪嫌疑人袁某某、白某某和薛某某3人抓获,并收缴出土文物3件。带着这些珍贵的文物,杜建冬又找到了省级文物专家,经鉴定,被盗古墓系南北朝时期墓葬,收缴的3件文物均为南北朝时期文物,其中一件为国家三级文物。

2012年3月27日,又一伙盗墓贼在龙树镇某村龙门山崖古墓现场被逮个正着,3件现场收缴的器物被杜建冬小心翼翼地护送到成都,这又是3件南北朝时期的珍贵文物……

三台县地域广,古墓多,已发现的就有630多处,众多的古墓引得各路盗墓贼垂涎并铤而走险,因此三台县“打击文物犯罪”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击盗墓贼。杜建冬说,现在文物犯罪分子组织越来越严密,手段越来越专业,工具越来越先进,方式越来越隐秘,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受到的考验越来越严峻。针对三台的具体情况,文管部门协同公安、工商、住建等部门,制定出“以防为主,打防结合,主动出击,依靠群众,积极开展群防群打”的工作方针。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随时上山下乡,到有古墓的乡镇村落进行宣传和走访,让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保护文物的队伍中来。

当记者问起杜建冬近年来到过多少现场,旁边嘴快的同事说:“三台63个乡镇,基本上是走完了的!”

2

文物都有了“户口”

今年50岁的杜建冬是土生土长的三台人,1997年从三台图书馆调到三台县文管所任副所长。杜建冬说,自己在文物方面属于“半路出家”,并不具备多少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15年的文管生涯里,他一直是边工作边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和上级部门的专业人士学。

干了15年文物管理工作,杜建冬最大的感受就是:“事情太多,太杂,人太累。但都是分内的事,无论如何也要做好。”

按规定,公安部门破获文物犯罪时,文管部门应该在接报后7小时内赶到现场,而杜建冬和他的同事们几乎都是在1小时内就赶到现场,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散落山野的文物都有一个应有的归宿。

文管人的工作地点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无论天晴下雨,寒冬酷暑,说出发就出发,有时早上8点就出门上山了,半夜了才裹着一身泥回到家。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杜建冬们其实就是一群“泥腿子”。杜建冬却很乐意当这样的“泥腿子”,尤其是前两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他和同事们经常连续奋战在野外,真正是披星戴月,与山风冷月为伍,与孤魂野鬼为伴。经过近两年细致入微的辛勤工作,三台县的所有文物无一遗漏且都有了“户口”。如果这些文物有知,想必也会感谢杜建冬和他的同仁吧。

长期的野外工作和不规律的一日三餐,极大地影响了杜建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野外饮水不便,导致他患上了较严重的结石。同事们调侃说:“老杜真正成了‘有胆有识(石)\’的文管人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想找几张杜建冬的照片,全所的人帮着找了半天,也没找出几张像样的来。原因很简单,“他太低调了,每次在现场工作要拍照时,都是他给我们拍,他自己很少到镜头里来……”一位同事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杨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强课题研究 打造高效课堂——三台县积极开展“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探索活动

近年来,随着“5·12”地震恢复重建工程的圆满收官,“班班通”、“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在三台县各学校“安家落户”。如何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方式的...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