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暨商品交易会如期在绵阳市

四川日报 2012-09-24 17:48 大字

9月23日,2012“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暨商品交易会如期在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举行,围着400米标准跑道摆设、打着“绵阳造”标签的各式商品掀起阵阵人潮。

长虹彩电、中坝酱油、潼川豆豉……“绵阳造”商品的集中亮相,蕴藏着更大的意义:未来绵阳将积极培育更多“绵阳造”产品,将其推向本地市场的同时更要将其推向全国、乃至世界,以推动绵阳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本报记者 蒋君芳

潼川豆豉出川,怕什么?

四川三台潼川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潼川豆豉,在四川已经小有名气。但因为生产豆豉采用的是毛霉型培育方式,发酵期较长,生产场地也有限,对豆豉的产量造成一定限制。“每年的产量大约是六七百吨,产值2000万左右。”公司负责人杨静说,同其他品牌的豆豉相比,这个产量“不算高”。

为了帮助潼川公司提高产量,三台县委、县政府伸出援手,在定位打造中国食品城的芦溪工业集中区为杨静找到了新的厂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园区都弄好了,12月就开始试运行。”新厂分两期建成,面积相比之前翻了两三倍,全部投产的话,预计产值能够突破亿元。

然而面临产量突破,杨静有喜也有忧:“产量成倍增长,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消化。而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更大的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目前,公司所产豆豉总量中只有约15%销往川外,而且集中在北京、新疆等北方区域,南方市场的开发尚未启动。

“市场开发,没钱不行,但公司刚刚扩大产能,要投资宣传,又力不从心。”这让杨静很苦恼。

加盟“品牌家族”,差什么?

与亦喜亦忧的潼川豆豉相比,长虹集团、丰谷酒业等大型企业的打法显得大气很多:长虹旗下华丰公司研制的电连接器,先后参与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的通讯保障;被称为川酒“第七朵金花”的丰谷酒业,近几年也在全国31个省市的2800个县建立起了成熟的产品销售渠道,并加大了在安哥拉、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推广力度,销售收入一举突破19亿元。

绵阳市商务局副局长温立旭认为,长虹、丰谷的品牌营销意识,是他们在市场上叫响名号的关键。

品牌,是绵阳商贸产业的薄弱环节。目前绵阳只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四川省著名商标46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而紧邻的成都市德阳市,分别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1件、19件。

品牌少,差的不是品质和实力,而是投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资金思路和战略眼光。“潼川豆豉是三台县的老品牌。2008年,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静觉得,即便价格比同类产品略高,但潼川豆豉,“并不缺乏竞争力”。

政企联手育名品,缺什么?

站在“大步出川”的门槛前,杨静最大的希望,就是在企业迈坎的阶段能有政府搭把手。

这种“搭手”模式绵阳并不陌生:自2004年以来,该市就出台鼓励政策,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和四川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名牌奖励政策。

而今年出台的 《绵阳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也对绵阳市知名商标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申请程序、有效期等进行了规定。这是绵阳首次从政府层面来实施商标战略,为绵阳创建“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9月23日举行的“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暨商品交易会,也是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我们希望通过为企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将企业的产品推向更广大的市场群体;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通过这个平台的展示,进一步增强自己做大做强的决心。”温立旭认为,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新闻推荐

百姓切身利益 皆是民生所在

冬季是十大民生工程的验收季。今年,绵阳共规划132项目标任务,全年计划投入资金85.67亿元。截至9月,绵阳民生项目共投入61.8亿元,完成年初计划数的72%,超过九成项目完成目标进度:扶持农村贫困人口88153...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