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万余农户捧起生态“金饭碗”

绵阳日报 2012-03-08 05:05 大字

“摇钱树”上挂“金果”,农民生活更红火。说起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好处,三台县刘营镇的晚熟柑橘种植户们,掰着手指给记者数了十几条。近年来,三台县在保护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致力发展“3+3”林业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林产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该县发展起了核桃、米枣、柑橘、藤椒和油橄榄等特色林产业,使1万多户群众得到了实惠。

“经果林”成“金果林”

林农种上“摇钱树”

这个春天,对刘营镇新建村十二组的张顺洪来说,是喜悦红火的一季。这几天雨水较多,但只要雨一停,他就会担起箩筐和妻子一道,来到柑橘地采摘还没来得及卖的柑橘,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

张顺洪家种的柑橘,叫“日本大红柑”,属典型的晚熟水果。2007年,他响应政府“退耕还林”政策,投资1万余元从塘汛引进了这个品种,共计4000多株。经过精细管理,栽后第二年果树就陆续挂起了果。“果大、味好,好卖得很。最差的也要卖1元一斤。”张顺洪笑着说,6亩“大红柑”的收入达到4万余元。

张顺洪是三台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去年,三台县以发展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主导产业为主,全年新增米枣7000亩,总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2000亩米枣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收;新增藤椒种植面积1.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前锋—建平—灵兴等乡镇为主的“万亩藤椒走廊”,覆盖双乐、双胜、东塔、潼川等10多个镇乡;常年种植柑橘3万余亩;建成油橄榄良种繁育基地,共计可繁育良种种苗10万株,科学配置造林3000亩,去年全县共计完成新造林2000亩,总面积达1.1万亩……

找准“好路子”

致富与生态保护两不误

“退耕还林政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实惠,我一年卖核桃收入都有1万多元。”刘营镇马家村村民刘福对记者说,2003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时,他在自家的3亩土地种上了100多株核桃树。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核桃树长势良好,并逐渐挂果。刘福说,他家里的3亩多地,每年不仅可享受退耕还林补贴600多元,而且核桃树挂果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

结合各镇乡的自然优势,三台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供技术服务,致力做大做强核桃、工业原料林和木材加工三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好路子。

如今,三台县常年种植核桃面积已达13万亩,每亩收益为4500元左右,其中尚未投产的核桃面积占总面积的60%,如果全部投产,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果农增收5.85亿元。

除了核桃,三台县还加大了以柏木为主的工业原料林以及以杨树、椿树、巨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如今二者已分别达到92.05万亩和35000亩,并推动欧亚木业、康乐达、蔓琪家具等木材加工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截至去年底,全县共实现林业总产值11.2亿元,农民人均仅林业收入就达820余元。

通过退耕还林、林地流转、低效林改造、植被恢复造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三台的特色经果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佐霞记者刘庆)

新闻推荐

东塔初中“真善”文化打造重细节

本报讯本期以来,三台县东塔初中结合学校实际,重视师生精神面貌的引导和教育,致力打造“真善”文化,凝练学校精气神,增强校园活力。学校向教职员工提出做好“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每天带给学生一个微...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