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 三台一批文物重现光彩
三台县一批“国保”“省保”级文物在“5·12”特大地震中遭遇不同程度的毁损,显得残破不全。昨(12)日,记者获悉,在三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批文物和名胜古迹得到了及时、妥善的维修加固和保护,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目前,这批文物古迹已通过了权威机构的竣工验收。
一批名胜古迹重现光彩
据介绍,这些被列为灾后重建维修加固项目的“国保”“省保”级文物,既是三台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更是三台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古城的有力佐证和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其中包括:郪江崖墓、云台观、尊胜寺、蓝池庙、普惠寺等。此前,省、市文物专家组成专家组,分别对三台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尊胜寺”、“云台观”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郪江崖墓”、蓝池庙的维修加固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在验收现场,专家们针对尊胜寺的大雄宝殿外墙颜色、尊胜寺整体门窗打磨存在的不足,以及尊胜寺的竣工资料,郪江崖墓竣工报告、竣工图等问题,分别提出了整改建议和建设性意见。最后,通过听取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相关汇报,以及现场实地了解查验后,专家组达成共识,同意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
南北古塔巍峨耸立
除此而外,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缮,分别矗立于三台城东和城北的两座古塔,也以崭新的容颜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北塔和建于明朝万历十六年的东塔(东山寺),经历300至400年的风雨沧桑,是三台标志性的古建筑。两座古塔均在“5·12”特大地震中严重损毁。对此,三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调拨800多万元资金进行抢救性修缮。
该修复方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测绘设计,北京大龙建设集团实施修建。修复中,施工方主要对震损塔顶、塔身裂缝、塔檐、窗洞、旋梯及塔基进行了修复。目前,北塔和东塔的修复工程、附属设施的完善已经结束,已重新向广大游客开放。
“东林晚钟”声声入耳
昨日,记者在涪凯两江交汇的三台县城东郊的“普惠寺”(东山寺)看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灾后恢复重建,随着东山公园景观带的整体打造,三台八景之一的“东林晚钟”又呈现在游人面前。“东林晚钟”声声入耳,令人心旷神怡。
东山“普惠寺”位于三台县城东郊涪江左岸,始建于公元723年。这里曾见证了盛唐才子佳人元稹与薛涛的千古爱情故事。公元788年,唐代女诗人薛涛(洪度)随父亲薛郧到东川首府梓州,在东山下的涪江河畔留下了《送友人》的诗篇。诗中写道:“水团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宋以来,东山公园人文荟萃、诗人兴会,留下了无数名词佳句和胜迹遗踪。南宋时期的苏公泉、流杯池闻名遐迩,明朝万历年间兴建起的东塔与塔门楹联誉满蜀水巴山。今天的新景点临川阁、故池、薛涛塑像、碑林渐渐构成“流畅怀古”的新风景。东塔重阳、东林阁、“苏母教子”、涪水照壁、新城鸟瞰会同青东坝工业集中区、小明湖、南北朝的“东山大佛”等,无不成为“东林晚钟”的新景区。这里古木参天,饱含岁月印迹,鸟语花香、蓊翳如盖、叶茂枝繁,沁人心脾,具有“静、雅、清、幽”灵秀古朴之美,是考古、赋诗、作画、旅游、娱乐的理想之地。
(吴俊梅 本报记者 李方贵 文/图)
新闻推荐
作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去冬以来,三台县在素有三台“北大仓”之名的金石镇拉开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序幕。截至目前,三台县已完成农田水利(综合项目)建设投入78933.11万元,其中群众筹资投劳及社...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