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龙州古城的翠绿屏障

绵阳日报 2020-12-26 07:58 大字

平武北山

红军碑林

古城墙

□夏克斌本报记者任露潇/文胡宇/图

在平武县城北面,有座大山,名曰北山。山不算十分巍峨,却也颇具气势,西侧如刀劈斧削般险峻,东侧则十分开阔,山势也由低而高,似一道翠绿的屏障,故而古时又被称为翠屏山。

北山紧邻县城,游客稍稍移步便至,加之该山风光秀美旖旎,古往今来尤其被文人墨客所喜爱,挥毫留墨者不在少数。此外,山上建有徐向前、张爱萍题字的红军碑林;有500多年前的明代遗迹古城墙;有满山植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片青冈树……这座大山,如同守护神一样,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山下的龙州古城。

红军碑林摩崖字字留战纪

走进北山,一座巨大的仿古式建筑首先映入眼帘。高大的台基,朱红色的门柱和窗户配以纯白色的外墙,显得格外威严肃穆,这里正是平武红军碑林馆所在地。

红军碑林馆于1981年开始筹建,1987年竣工。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5平方米,是一座钢筋水泥与木结构相结合的仿古建筑,设计新颖,构思精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地方特色。碑林馆正面匾额上“红军碑林”4个金色大字,是由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题写。正门左右大柱上木刻对联一副,内容为“石破天惊,摩崖字字留战纪;铭心刻骨,后昆代代踵前徽”,此对联是已故四川省人大副主任、乡人张秀熟现场所作,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书丹。

进入馆内,大厅中间有一座红军雕像,上面五个人头,分别代表妇女、儿童、工农战士、红军、知识分子,这座雕像是一个火炬造型,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大厅左右两边,整齐地竖立着49通红军碑刻,碑刻字迹多为阴刻楷书,刻工精湛,书法苍劲,内容为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平武期间的宣传标语。

平武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这些碑刻中,原碑有22通,复制碑有27通。其中,原碑都是从平武各乡镇征集而来,复制碑则是根据现仍在原地保护的原碑的材质、内容、字体、规格复制而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明代城墙历史遗迹保存完好

走出红军碑林,不远处便是1976年松平大地震纪念碑。沿纪念碑一侧而上,很快就能看到一处残存的城墙遗迹,这里便是明代的平武古城墙遗址。

这段古城墙依山而建,从山脚一路盘旋上山顶,犹如一条巨龙,在山脊上逶迤前行,气势十足。残存不全的城墙边,内侧石阶宽约1米,斗折蛇行,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有细心人数过,共有900多级。其间每隔100余米便有一亭子供游人歇息。阶梯的左边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湍急的涪江。

在北山东面,还有一处更为显眼的前城墙遗址:从半山至山顶处,局部保存完好。城墙结构坚固,高大雄伟,为砖石垒筑而成,墙体外侧多为青石条加糯米浆垒砌。

据了解,在明代,龙安府城共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门为迎晖门,南门为清平门,北门为拱宸门,西门为通远门,门楼叫镇羌楼。西城门的城墙连着北山,东南方向绕涪江沿岸龙安镇城边而过。现存西城门和五分之一城墙,长600多米。为加强西城门的防御,在紧靠城门的北侧,又建筑瓮城一座,可屯兵数千人。

经历500多年岁月变迁,垛口、战垛、瓮城等设施已不复存在,但西城门仍然保存较为完好,北山上也遗留了古城墙遗址。“北山的两处城墙遗址,刚好对应了古龙安府四座城门的西门和东门。”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古城墙建于此,将龙安城合围起来,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秀美旖旎古今诗作多咏叹

北山上树木葱茏,满眼绿意,树木主要为青冈树和四季常青的松柏树,林间石阶梯纵横交错,亭台楼阁描红绘绿,树林里杂草铺地,鸟语花香,幽深宁静,成为人们夏天纳凉悠闲的好去处。

满山的青冈树,还有一段来历:1937年,国民政府派邱翥双出任平武县县长。邱上任后禁烟除匪,见当时的县城北山满坡荒草,遂命令集训的民团以及附城联保和机关公职人员,在北山上点种青冈树籽160亩。时光荏苒,70多年过去,这些青冈树籽长成了大树,形成了这片绿荫。

秀丽的北山,早在清代就已是平武著名的八景之一。清代县令杜致远的《平武八景·北岭巢云》这样写北山:

琳宫香火众神凭,四面游云瑞气凝。沆瀣有桨生片片,空明无地袅层层。平林下视寰中鸟,绝顶幽栖世外僧。准拟春风招胜友,上方高处约同登。

今人也有诗云:

凌晨上北园,天地一笼烟。竹林如堆墨,亭台若远山……翠屏清广宇,秀出祥云巅。松柏清尘垢,村闾远烟……

新闻推荐

九绵高速平武段LJ15合同段有效应对低温 攻坚克难 加快推进项目

墩柱拔地而起工人冒严寒作业本报讯(陈庚殷汝培记者李浩瑄文/图)日前,记者在九绵高速LJ15合同段施工现场看到,300多名工人顶着...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