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民风淳 乡村处处显活力

绵阳日报 2020-06-08 07:28 大字

记者采访古城镇阳南村天麻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任露潇文/图

6月5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媒体走基层活动在平武开展,10余家中央、省级驻绵媒体新闻工作者走进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龙安镇义佛山村,见证记录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农旅融合产业、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情况,感受平武取得的新成就和新变化。

因地制宜谋发展产业兴旺促增收

一走进古城镇阳南村天麻种植基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立刻就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从摘取菌种、播种到覆盖沙土,看似复杂的流程,在数十名工人的巧妙配合下,竟能一气呵成,好似一曲和谐的韵律,奏响在这片黑色遮阳网遮盖的育种大棚中。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平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天麻的生长。同时,天麻的培育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这对发展本地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阳南村阳阳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50余头硕壮的西门塔尔肉牛依次排列在宽敞的圈舍中,蔚为壮观。阳南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建设养牛基地,发展特色肉牛养殖产业,让当地不少老百姓都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尤其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30万元的帮扶资金注入后,阳南村的养牛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黄牛的数量不断增多。“我们村第一批肉牛出售后有纯利8万余元,不仅提高了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对发展集体经济更有信心了。”阳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乡村旅游新路

来到龙安镇义佛山村车厘子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成片的车厘子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子,犹如珍珠玛瑙般点缀在翠绿的枝叶间,让人垂涎欲滴。

当地政府利用义佛山独特的自然气候,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建立起车厘子种植基地,并于2014年种植各类品种车厘子88亩。由于该种植基地栽种的车厘子口感好、糖分高、外观漂亮,深受消费者青睐。“除公司自身发展外,我们会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共同实现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李明介绍,该基地如今每天的用工量超过30人,每月保持在1000人次左右,每年能解决当地12000人次的用工需求。

“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完善精准灌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等,让游客既可以游览沿线山林风光、感受乡土文化,也可以品尝农家美食、购买生态农产品。”义佛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兴斌向记者介绍,“如今的义佛山村在平武周边的名气越来越大,被森林掩映的山村小道上,驱车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三大体系”建设补齐“精神短板”

在义佛山村,蓝天白云下,清澈的两岔河水从山村奔流而过,彩林掩映下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长满了随风摇曳的杜鹃、三角梅……随意走进一处院落,都仿佛看到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画卷,这正是平武县“三大体系”建设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平武县通过创新实践“三大体系”建设,着力补齐“精神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体系,力促村规民约简洁、务实、管用、易记。同时,探索建立“基础化+差异化”道德评价考核指标,设立“道德信用社”、道德“红黑榜”等方式,引导群众恪守公序良俗,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新闻推荐

扎根田间解难题 扶持乡亲兴产业

□本报记者任露潇“这块地的空地期必须保持3年,在这期间除了正常的消毒工作之外,不可以再栽种猕猴桃。”5月26日,平武县平通...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