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特色脱贫产业
大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竹荪菌的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裴玉松文/图
贫困户家里养的生态黑猪还没卖,企业就将14万元的定金划拨到了村上的账上!这样的事发生在平武县大印镇的贫困村铧嘴村。为啥?“我们实行‘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决定养殖规模,既调动了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市场风险!”大印镇党委书记叶朝盛一语中的。
脱贫奔康关键在产业、核心在产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无有效的市场销售途径,造成大量的农土特产滞销或低价销售。为防止这种不利局面的出现,大印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将产业发展“前置”:先将销路落实,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订单制”农业首先在立堡村和铧嘴村试点。两村生态环境优良,有养殖生猪和养蜂的传统。“必须走高附加值的生态黑猪养殖才有搞头!”铧嘴村帮扶部门平武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金印村也同时尝试走订单制土鸡养殖的发展路线,解决销路难。
在贫困村产业规划后,帮扶部门与大印镇主动到成都对接了实力较强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邀请公司负责人实地进行参观考察。贫困村按照合作协议要求进行养殖,甚至在养殖基地安装了摄像头,以确保养殖可视化,3个村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为防止公司“跑路”挫伤养殖户积极性,大印镇要求企业必须先支付定金。去年,铧嘴村每头生态黑猪养殖支付2000元定金,共订制了20头;土鸡养殖也根据企业需求大小控制养殖规模。
起初,因贫困户认为风险高不愿意干,党员干部就带头试养。去年,铧嘴村的生态黑猪均价达到6000元/头。“一头猪至少可以增收1000元!”铧嘴村村支书袁洪高告诉记者。金印村党员示范户李春平的土鸡养殖基地1000多只土鸡供不应求,活鸡价格则高达50元/斤。眼看养殖产业效益好,贫困户发展热情高涨,纷纷动起来养猪养鸡。贫困户涂金勇告诉记者,他的土鸡养殖从最初的40余只扩大到100余只,“每只鸡至少有50元利润。”立堡村的蜂蜜以及生态黑猪等也大卖,提振了发展信心。
因提前对接好了销路,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今年要求加入养猪养鸡的群众多了起来。党员示范户李春平的土鸡养殖基地规模已超2000只,还示范带动了周围群众;铧嘴村的生态黑猪养殖订单扩大到了200头,每头700元的定金已拨付到了村上账户。今年,大印镇的“订单农业”也在升级:生态黑猪标准化圈舍正在建设,未来其附加值将得到提升;土鸡养殖要“立门槛、定标准、做高端”,今年力争打开香港市场。
养殖业仅是大印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效果,该镇还充分利用既有的平台优势将竹荪菌、中药材、高山有机蔬菜等纳入其中,促进老百姓进一步致富增收。未来,该镇还将充分利用既有的旅游资源,为群众谋求一个稳定的致富增收门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魏记者裴玉松)近日,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验收组来到平武,对该县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示范县进行...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