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大山里的明朝古寺庙
平武豆叩寺,既在山间,又在场镇中,几百年来,这座修建于明朝的古寺庙,经历了山间风吹日晒,经历了无数大小地震,经历了各种修复完善,傍着一方小镇,静听着清漪江水缓缓流淌。日前,记者继续绵阳访古之旅,来到了位于平武山间的豆叩寺,探知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寺庙。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一临江古寺庙走过数百年光景
还未走进平武县豆叩镇,老远就能看见一座坐落在清漪江旁的古寺。在镇上山间小房子的衬托下,略微有点孤单,但高高的基台顶端傲然耸立,方方正正的寺庙建筑让人不能忽视,一眼就能看到。记者来到豆叩镇的时候,已是中午,镇上人并不多,只有零散的一些商家还在摆摊卖蔬菜、水果,街上偶尔路过一些游客,他们的目的地多为一个地方,那就是镇上的“老资格”——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庙豆叩寺。
在镇上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位于场镇中的豆叩寺。寺庙并不大,只有一栋仿古的建筑,旁边有一株古树,枝干弯曲环绕,给寺庙平添了些古韵。寺庙的山门正对着江水和青山,有风吹过,更让豆叩寺多了几分清幽。
寺庙里供奉着一些佛像,看起来和其它寺庙并没有多大差别,但寺庙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关于豆叩寺始建于何年,《涪江遗韵:绵阳不可移动文物》一书记载,豆叩寺为明代建筑,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场镇上的老人介绍说,豆叩寺原名并不是叫这个,而叫“五显庙”,为窦、寇两姓捐资修建,又名窦寇寺,后才改名为豆叩寺。豆叩寺原来的建筑群规模较大,依山就势,有南山门、罗汉殿、观音殿、正殿(大佛殿)组成四合院建筑,但随着岁月流转,如今仅有正殿存留。每当逢年过节或者赶场的时候,豆叩寺都特别热闹,有人在这里祈福、有人在这里游玩,这座深山里的百年古寺庙安静地注视着过往行人。
二罕见的斗拱造型
记者看到,在寺庙正门外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豆叩寺。石碑证明了这座山间古寺庙并非单纯的寺庙,它已经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记载,豆叩寺位于平武县豆叩镇场镇,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寺院前原为山门,左右配殿内为罗汉殿、观音殿,正殿为大佛殿,现均已毁坏无存,仅余大佛殿。
大佛殿坐西向东,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2.5米,通高8.5米,建筑面积156.25平方米,整个建筑看起来很宽敞。大殿有石砌台基高1米,高台基让寺庙有份庄严厚重的感觉。寺庙的大殿有檐柱12根,金柱4根,均为圆形柱,檐柱高3.35米,柱径0.33米,金柱高6.1米,排列规整,纵横成行,增加了寺庙的稳固性。
平武本地文史专家曾维益认为,豆叩寺的文化价值很大,仅次于报恩寺。“在平武地区现存的古建筑中,报恩寺价值第一,第二就是豆叩寺了。豆叩寺和报恩寺修建于同一时代,虽然现存寺庙规模不大,但被保存下来的正殿很完整,尤其是寺庙斗拱的文物价值是很独特的。”曾维益介绍说,豆叩寺前檐下的大斗拱采用斜下45度斜昂的做法,势如劈竹、斜刺向下,使建筑看上去刚劲有力。这种做法在四川地区古建筑中十分罕见,而且每朵斗拱高0.81米,造型独特,如同三个米字叠起,梁、额枋全施彩绘,具有明显的明代早期建筑特征,所以在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当地茶叶兴盛的见证
豆叩寺虽仅存大殿,却是集历史、宗教、建筑、艺术价值为一体,向今人展示了古建筑的工艺,也成为研究明朝文化历史的一个标本。
另外,豆叩寺从修建以来,经历了多次地震,寺庙的主体结构仍然完整保存。尤其是在2008年地震后更是在灾害严重的情况下顽强挺立,相关部门也只是对寺庙进行了屋面、接顶等的维修,这也说明豆叩寺的工艺技术精湛,建筑质量高。由于历史价值大,豆叩寺已经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平武的文物保护点并免费对外开放。
不过由于豆叩寺位于山间河流处,加之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多雨多风,年代久远的豆叩寺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自然风化严重。据平武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为保护文物,会定期对豆叩寺建筑本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甚至还在临河一侧建了坚固的河堤。
“豆叩寺是民间佛教寺庙,周围的村民都常常去寺庙。其实豆叩寺不仅是当地佛教兴盛的一个表现,它也是当地茶叶兴盛的见证。”曾维益说,平武山区多种茶,每到采茶季节,山里的茶农们就会把自家采的新茶拿到豆叩镇上售卖,外地的人也会来镇上收购茶叶,时间一久,镇上从事茶叶买卖的人越来越多,而很多镇上的人都会去寺庙里逛逛。
几百年来,岁月更迭,朝代改换,无数商旅、村民来往豆叩镇,这座寺庙都安静的矗立在此,见证着过往的一切。
豆叩寺
存留至今的正殿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造型独特的斗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冬泉庞佳记者赵利宾)为赚取运输费,平武男子邓某在明知老板将钢管拉走违法变卖的情况下,仍帮忙隐瞒其犯罪事实。近日,平武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邓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