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抿抿甜!平武600吨高山红萝卜等你尝鲜村民盼客商援手

绵阳日报 2017-08-09 14:57 大字

基地务工的村民将红萝卜打包外运

本报讯(记者裴玉松文/图)丰收的8月,可平武县大印镇窝托子村的王润军和巩胜却高兴不起来。他们合伙经营的蓝莓和车厘子基地套种了300余亩超600吨的高山红萝卜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目前,这600余吨优质高山红萝卜的销路还没有着落。“哎,辛辛苦苦一年,好多红萝卜卖不出去都被扔在地里了,太可惜了!”王润军向记者诉苦道。

8月7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王润军和巩胜合伙经营的有机蔬菜基地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被丢弃的红萝卜,约20余名贫困户正加班加点将红萝卜从地里拔出来并打包。“我们早上7点左右就到基地抢收红萝卜了。”据在基地务工的张碧荣介绍,他们按要求只装拳头大小、品相好的红萝卜。

为啥种这么多高山红萝卜?记者了解到,因未施农药、高山栽种等优势条件,窝托子村这一有机蔬菜基地出产的有机萝卜比市面上的价钱要高出一些。“前两年都卖得好,去年一般都是3.6元/公斤。”王润军说,看着套种高山红萝卜有赚头,两人一合计在今年又将套种面积扩大至300余亩,比去年多了100亩左右。谁知扩种带来的是严重滞销。“再不赶紧挖出来,红萝卜空心了就更卖不起价了。”看着基地内已经零星开花的红萝卜,巩胜和王润军十分焦急。

会不会是价格太高导致红萝卜滞销呢?在大印镇副镇长王嘉军看来,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基地红萝卜严重滞销:一是栽种规模比去年扩大了100余亩;二是受气候影响,红萝卜生长周期比往年缩短了约一个月,供大于求;三是销售渠道单一,依靠传统批发方式和并未运行成熟的电商销售,量小而且价低。

在基地一角,几位工人正将打包的红萝卜往大货车上运送。记者了解到,基地一天只能装一车,一车约能装4吨卖3天。“目前,我们正在千方百计打开销售局面。”王润军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主要通过将高山红萝卜批发至龙门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市内的企业以及电商平台销售。“我们甚至在市区的部分小区摆摊零售。”

记者了解到,基地在用工方面一直优先考虑周边贫困户,每天约有20至30人在基地务工,带动就业作用明显。目前,当地政府以及基地正在千方百计寻找销路,希望广大客商前去收购。

如有需要请联系基地王润军:13881172669;巩胜:13778133727;王舒漫:13696296256。

新闻推荐

绵阳市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织密幸福美丽绵阳生态“防护网”

“站在这里,仰望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好安逸哦!”23日早上,正在小枧湿地公园晨练的向萍开心地对笔者说。笔者从绵阳市环保局了解到,为了保护好让包括向萍在内的广大市民开心的“蓝天白云”“新鲜空气...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