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近邻”齐携手致富路上有奔头——“双帮扶”模式助豆叩镇竹坝村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裴玉松
平武豆叩镇竹坝村的村委办公室不一般,不一般在哪?近日,记者走进该村办公室,一张帮扶贫困户作战图呈现在眼前:全村贫困户的分布情况、帮扶党员职责、贫困户急需啥帮扶、全村产业如何布局……“别小看这张图,魔力大着呢!”村支书陈龙虎说道。
这张上墙一年多的作战图让全村精准脱贫真正做到了缺啥补啥,去年帮助全村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并布局了毛叶山桐子、竹荪菌等优质产业。
双帮扶实现精准滴灌
中央、省市的各项扶贫政策如何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是豆叩镇和帮扶单位平武县国税局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以竹坝村为例,全村产业发展单一、交通设施以及相关设施设备都急需提档升级。“资金是有限的,如果做不到精准,宝贵的资源很可能被浪费。”平武县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健国告诉记者。
扶贫要有“绣花功夫”,但前提是要知道如何因户施“绣”策。以农村常见的因病致贫为例,跑政策报销医疗费,帮扶部门可以搭把手。但贫困户日常的生产生活等近忧如何解?“全村30多户贫困户,我们精力毕竟有限,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驻村第一书记王军说。
能否让村上的党员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发展?去年,恰逢省委组织部提出将党建融入扶贫中,豆叩镇以及平武国税局瞅准机会,将突破口放在了村上的党员身上:村上的党员多是致富能人,贫困户对他们也比较熟悉,帮扶工作比较好开展。因此,竹坝村率先实行帮扶部门和镇村党员“双帮扶”模式。“帮扶单位政策知晓度高,村上党员对贫困户情况熟悉,双管齐下就做到了精准滴灌!”平武县委副书记唐斌告诉记者,他要求当地尽快将此模式落地。
“远近”结合拔穷根
贫困户唐元香缺产业,帮扶部门找政策寻求支持,村上党员致富能人林又江给予技术指导;贫困户付康华家因病致贫又缺劳力,帮扶部门采取代养模式为其联系6头生态猪,村上则确定了本地党员肖大军进行帮衬;贫困户罗从贵因病致贫,帮扶部门党员帮着跑政策,本地党员尹萍对其日常生产生活进行帮衬……按照“五个一批”的划分标准,竹坝村将全村的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了归类并将两位帮扶党员落实到了人头上。
在既有政策支撑又有领头人领路的推动下,去年全村8户贫困户顺利摘帽,唐元香便是其中的代表。摘掉穷帽的唐元香在猪舍里和记者聊起了去年如何脱贫以及今年如何发展的思路。“去年老林经常过来问我的发展情况,给我们一家人很大的信心!”唐元香感激道。与唐元香同期脱贫的罗从贵也告诉记者,村上的党员尹萍闲时经常往他家走动,并帮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国税局的龚明钊则经常帮他跑政策。
豆叩镇党委书记曾子军认为,该模式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种模式,村上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动起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更加突出了。
好模式催生好效益
“老付在忙啥子?”随着王军的一声吆喝,正在猪舍里喂食的付康华停下手中的活儿出来搭话。“王书记你来得正好,看看我这个猪长得还可以吗?”老付邀请王军前去参观。针对老付家因病致贫又缺劳力的具体情况,帮扶单位为他联系了6头生态黑猪代养并为他争取了低保等政策。“忙不过来的时候,村上的老肖也经常过来搭把手!”谈及今年“摘帽”的打算,付康华信心十足。
经过去年的探索,“双帮”模式被证明是脱贫攻坚接地气的好法子并已在全镇推广。豆叩镇镇长陈健告诉记者,年初就已将这个模式在全镇所有的村子推广并已初见成效,“江油等外地的考察团还来过!”
今年全村要摘帽,余下的27户贫困户都是急需啃下的“硬骨头”,怎么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今年将新硬化的村社道路等进行优化升级。”王军说道。下一步,竹坝村还将对“作战图”进行再升级,将产业路、资源分布进行再细化。
新闻推荐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布局产业、压实督导责任——平武:打响扶贫攻坚“夏季攻势”
改造危旧房,脱贫奔小康□本报记者裴玉松文/图整合和融资到位资金4.75亿元,全面启动剩余65个贫困村919公里通村通社道路建设,年内完成370公里建设任务;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6500箱,全县中蜂养殖达6万箱,新...
平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