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外观,更要内涵湿地公园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瓦山湿地。
西昌邛海湿地。
明镜塘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吴平
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便是地球之肾。湿地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四川省湿地面临盲目开发和改造、污染,湿地生物资源(如泥炭)过度利用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川西北高原湿地退化、沙化,对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已构成严重威胁。四川第二次湿地调查与第一次相对比,有可比性的25个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湖泊湿地斑块,其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17.79公顷,湖泊湿地面积年萎缩速率为0.55%,68%的湖泊湿地都呈萎缩退化状态。
2010年,四川省林业厅提出了“上山、顺江、进城”的湿地保护思路,在省内的大江大河流域完善、新建湿地公园46处。通过这一抢救性保护措施,基本扭转了全省江河流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
日前,四川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建成各级湿地公园100个,恢复退化湿地3400公顷,湿地公园的建设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但湿地不同于其他绿化工程,建设中,如何科学规划,更注重湿地功能的发挥,而不仅仅停留在‘水景观\’打造,这是尤其要注意的。”8月19日,四川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主任顾海军说。
个案 湿地建设 外来植物“鸠占鹊巢”
绵阳业主阳兴文近几年一直在平武县承包低效林改造工程,通过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的招商引资,拿到了湿地建设的项目。
2015年,明镜塘湿地公园经省林业厅批复同意,成为首家由民营资本打造的省级湿地公园,现已成功种植湿地植物50亩左右,规划总面积500亩。
湿地是什么,怎么建?阳兴文也不清楚:“先去重庆、河北等地考察,学个样子出来。”
在湿地植物的引入栽培繁育上,阳兴文成功了。现已投入1000万元,培植的水生植物品种在50种左右,包括荷花、香蒲、水葱、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莎草、狼尾草等,大部分来自省外、甚至国外。考虑到将来要吸引游客,最注重的是观赏性,不同品种搭配,4-11月都有花盛开,再根据地形地貌,选择丛生或带状分布的品种。
“湿地公园的投入多、周期长,好在,阳兴文已经找到了盈利点。”涪城区林业局副局长黄玉平说,该湿地年产水生植物苗木200万株 (盆)以上,繁殖快,成活率高。今年4月,已经出售50多万株苗子给绵阳的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收入30多万元。
“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带动水生植物苗木需求,而四川培育苗子的公司屈指可数,大部分都从外省买。”阳兴文介绍,这两天梓潼一个湿地项目也前来购买苗子,已在报价阶段。
唯一需要费心的是“冬季回苗”,即剪掉老叶子,否则将影响来年的生长。去年阳兴文处理了近20辆卡车的老叶子。这个环节不仅很费人工,如何生态处理也是难题。好在他种有几万株香樟、楠木等乔木,将叶子深埋还田,进行循环利用。
“一个下午我就在那儿发现了20种蜻蜓,占到四川现有蜻蜓品种的五分之一。”顾海军为他的发现而惊喜,明镜塘湿地看似规模不大,但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但顾海军遗憾地发现,包括明镜塘在内的很多湿地,在后期恢复和建设中,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规划和设计;由于专业人才和团队的缺失,四川省内大部分湿地更多是按照园林打造的标准,进行景观堆砌,致使湿地很大一部分生态功能无法发挥。
“以前到处可见的黑斑蛙,个头大、叫声大、数量大,现在都极其少见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刘浩说,如果能借由明镜塘,把这些物种引入该湿地,就会降低消失灭绝的风险,这才是湿地建设的题中之意。
问题 景观功能过度强化 生态功能被忽视
顾海军介绍,湿地分为河流、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以及库塘、水稻田等人工湿地。近些年,从杭州西溪湿地,到西昌邛海湿地,通过整治河湖溪流,优化自然景观,再借此提升地价,开发房产,这套操作模式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屡试不爽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赢的发展模式。
隆昌古宇湖(水库湿地)、遂宁观音湖(河流湿地)等都是这一模式下的产物。相关数据显示,其投入回报比为1:10,否则政府很难有动力和意愿去投入巨大财政资金,进行湿地恢复与保护。
但问题在于,这些城区或者城郊湿地更侧重从游客、人的角度设计景观,注重观赏性,虽然比起烂河滩,环境大大改善了,但对水体和物种保护有多大作用?从结构到功能,是否能兼顾湿地净化水质、消解污染物、为水鸟等湿地物种提供重要栖息繁殖环境等生态作用?
答案似乎并不乐观。例如崇州桤木河湿地,大量使用鸢尾、再力花等园林绿化的常用品种;西昌邛海湿地一期二期有大量人工打造痕迹,堆山造岛、团簇花丛,从三期开始,才重视本土植物的使用。
本土植物缘何是必要的?
刘浩认为,湿地之所以能净化水质、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繁殖地,水生植物最为核心和关键,它是湿地生态效应的基础要件。本土植物的演化更稳定,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结构健全而平衡,对种质资源保护来说,更为必要。反观外来物种,可能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甚至造成生物入侵。
2011年开展的四川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四川省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野生鱼种类和数量减少,典型湿地植被减少。与此同时,外来物种入侵加剧,喜旱莲子草、凤眼蓝、福寿螺、红耳龟、牛蛙等已成为全省常见的湿地入侵物种,严重排斥湿地乡土物种。
“俗名‘水花生\’的喜旱莲子草已有泛滥成灾之势;引自美国的‘水葫芦\’,常常堵塞河道,死后沉积腐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其他生物没有生存空间。”刘浩说道,再比如原产北美洲的牛蛙,任何能捉到的活物甚至包括多种鸟类,都是它的食物,它的蝌蚪,也对所在水体的小型鱼类造成威胁。
此外,单一使用外来水生植物,造成景观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以及后期管护修剪成本高企。
破题 重视独特性 深挖生态资源禀赋
之所以被外来水生植物“鸠占鹊巢”,除了因为建设湿地公园的目的是以景区游憩为主,还由于本土水生植物没有产业化的育苗、繁殖基地。目前,国外、省外公司走在前面,能保质保量提供商品化苗木。
其实,四川湿地植物丰富,绵阳师范学院一些老师做过 “乡土湿地植物净水能力”的实验研究,为筛选可供商品化繁育的品种奠定了基础。考虑到湿地公园建设所拉动的产业需求,本地乡土湿地植物苗木的栽培、繁育亟待建立。
顾海军寄希望于阳兴文这样的民营资本,他们资金灵活、市场敏感、校企合作效率高,“可以先进行湿地物种的种质资源调查,利用不太高产的水田做苗床培育,根据水文、土壤状况,掌握植物生长规律。”
四川号称 “千河之省”,几乎每个县都有河流穿城或绕城而过,这是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有利资源。此外,每个湿地因着地形地貌不同,湿地景观、植被种类都可能完全不同,很强的独特性,也造就其不可复制、难以代替的观光、科考价值。
例如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大瓦山湿地公园,拥有全省罕见的海拔2000米的中山泥炭沼泽。更常见的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寒湿地如若尔盖,或者降雨量较大的低山低地湿地。
“大瓦山湿地1年能积累1毫米厚,10年积累1公分厚,看这儿湿地的厚度,恐怕有千年历史。”顾海军认为,除了中山泥炭沼泽,野高粱也是当地很有特色的代表性植物。每个湿地都应挖掘其资源的独特性。事实上,国外好的湿地,在物理硬件上的投入很少,人工痕迹越少,湿地越本真越好,但在宣教系统上,可以多做文章。
绵阳师范学院将作为技术支持,合力打造明镜塘这一试点,使其成为集本土湿地植物育苗、物种展示、自然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普参观基地,编写教材、制作标牌等配套工作也将同步开展。
“绵阳每年有上万只候鸟在此越冬,市政府在青年广场,即三江交汇的地方安装了大显示屏,通过安装在各个水鸟栖息地的摄像头和智能监测系统,能够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刘浩说。
湿地建设的同时,人们自然素养的“建设”要同步进行。标识标牌还远远不够,就像各个博物馆,既要有静态展,也要有动态的活动参与,以及常态化的讲解服务。
“增加深度体验,比观光拍照意义更大,当人们重新发现儿时的植物、动物,一定会很亲切。”刘浩说,目前,绵阳有多所高校大学生社团、观鸟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做先导,让专业人员培养热心人士、小学生作为志愿讲解员,这套操作,一些博物馆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借鉴,但需要有牵头者,有制度和经费保障。“在未来的湿地建设中,少一些花钱就能办到的外在工程,多进行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在内涵上恢复湿地生态功能,这些效益虽然难以金钱衡量,却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本\’。”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