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50年前买“禁书”

绵阳日报 2016-11-06 00:00 大字

□ 赵建国(江油)

现在进书店,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爱书之人只怕自己钱不够,可在50年前的“文革”时期,文化市场一片荒漠,哪怕是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都偷偷摸摸像做贼似的……

1967年,我15岁。我从知青点翻山越岭回平武县城看望生病的母亲,父亲也因为厂里搞“武斗”回家躲避,闲来无事,我们就去逛书店。但新华书店只有政治图书,让人失望。

我和父亲不知不觉往报恩寺走,偶然看见不远处有家寄卖店(当铺)。一进门,我惊喜地发现货架上有两本半新旧的《鲁迅全集》,不由得拿在手上,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30多岁的女老板一看“有生意”,几步走到门口朝外张望了一下,将门虚掩上,然后把嘴触到我耳边小声说:“我从废品站收购了很多好看的书,你想不想买?”我看她神秘兮兮的样子,没吱声。只见她动作麻利,从阴暗的货柜后面抱出个破纸箱,顺手拿出十几本又旧又脏的书来。我一看,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普希金文集》、《裴多菲诗选》、《南行记》、《唐宋名家词选》、《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淘金记》、《女神》等等。这些书大部分在“破四旧”中被列入禁书,有的是封资修“黑货”,有的是“毒草”。

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些书时,我仿佛在茫茫的沙漠里走得又饥又渴,看到了香喷喷的面包和清凉的泉水。我一时又害怕又兴奋,声音有些颤抖地小声问她:“一共要好多钱?”“40元!”吓我一跳!那时我父亲一个月工资才30多元,加上艰苦地区和野外补贴每月一共才40多元,40元可以买回全家4个月的口粮。

我犹豫了好一阵,实在舍不得放弃这次买书机会,于是就低三下四地说:“大姐,就是太贵了,又旧又破,能不能少一点嘛?”“一分都不能少!这些书你根本买不到!”我一听,知道她是抬价牟利,急中生智,抹下脸来说:“我参加过县城的‘破四旧\’运动,你这些书是黑货和毒草,你信不信我找造反派,让他们把这些书没收,可能你还要挂黑牌子游街示众呢……”女老板一听害怕了,立刻客气了:“小兄弟,你说给多少钱嘛?”“说实话,你这些旧书又破又烂,最多值六七块钱,这样吧,加上两本《鲁迅全集》,一共给你8元!”父亲立刻把钱交给女老板,女老板递给我一个脏兮兮的破袋子,叫我赶紧把书装起来。我刚把书装进袋子提在手上,突然“砰”的一声,从门口闯进五六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小将,大声质问:“你们在搞啥名堂?大白天把店门关上?”女老板一时惊惶失措,父亲随即大声向女老板吆喝,把那件旧大衣拿出来试一试,一下子转移了红卫兵的视线。随后,我和父亲小心翼翼,像做了贼似的,很快离开了寄卖店。

近50年过去了,最近整理书房,发现两本 《鲁迅全集》、《南行记》、《女神》还在,但已破烂不堪。记忆使我回到当年,恍如隔世……

新闻推荐

平武开展年末廉政警示教育“大会战”

锁江羌族乡政府干部桌上的“廉洁亲情寄语”□涂丽梅黎松本报记者陈荣文/图“对我们而言,这更应该是一面镜子,一面知荣辱、明得失、辨是非的镜子……”近日,结合村级换届纪律宣传,平武县利用一个月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