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持协调发展 增强发展后劲

绵阳日报 2016-10-26 00:00 大字

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郭若雪/文 文宇黄小芹/图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既是全面建成更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如何解决绵阳市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县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难题,成为了本次“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

焦点话题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知其不足,方思奋进。打量自身,绵阳市还存在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比较滞后,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补齐这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迫在眉睫。”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绵阳市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持续健康、行稳致远。

如何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找到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怎样突出抓好建设领域的三大攻坚行动,协同推进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城市?……这一系列问题都引发了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深思和热议。

精彩回放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让更多群众得实惠

五年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36.1平方公里、达到1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25.8万,达到132.8万,城镇化率提高8.15个百分点,达到48%;二环路一二期、机场直通道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成绵乐城际铁路、绵遂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高速、绕城高速南环线建成通车;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到26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同时,还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8.8亿元,武都水库、燕儿河水库建成投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群众达到175.3万人,能源信息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国省重点镇示范镇21个,幸福美丽新村585个……

透过一组组数据和一件件让群众受益的大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过去的五年,绵阳市城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人民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

代表委员热议

围绕薄弱领域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如何缩小“区域差”,实现融合崛起?在人大代表何充看来,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绵阳市的“短板”之一,平武作为一个山区小县,县域经济非常薄弱,需要从农特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以全域旅游为主的绿色发展两个方面奋起直追,提升平武县域经济。同时,建议积极构筑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体系,融入高效对接大通道,加大对平武、北川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等,从而向生态旅游强县迈进。

在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政协委员郭兴林把目光聚焦到交通建设上。他认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绵阳既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多重重大机遇。协调发展,规划先行。在破解发展中失衡、失协、失调的问题时,应当做到规划在先。规划科学、注重统筹、平衡兼顾,发展才能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此外,在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工程中,要标本兼治解决绵阳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把治理几个重要堵点作为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

人大代表巩宁认为,“城镇化不是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村脱贫需要,是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实现田园式、生态化。”他认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才能整体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考虑百姓所处的具体情况进行,既保证他们的需求习惯,又保证生产生活的田园化,还保证人口聚集不能破坏自然资源,搞出有特色商贸的小城镇、有独特民族文化的小城镇,还可以依托景区,在缓冲区建立小集镇,带动农民创收。

新闻推荐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讯(张聪记者赵烨)省政协副主席陈放日前率省政协科技、科协、九三界别成员来绵,前往平武县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调研群众温暖越冬工作。慰问组一行先后深入平武县阔达藏族...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