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医疗“薪火”如何传承
乡村医生遇上“青黄不接”
2月15日,平武县旧堡羌族乡宝竹村。65岁的乡村医生杜德义关上村卫生室的大门,背上药箱慢慢踱上山路,准备去几户慢性病患者家里回访。
地处秦巴山区的平武、北川两县地广人稀、天高地阔。以旧堡羌族乡为例,从宝竹村到乡镇卫生院,走路要5个小时,因此,“就近”的乡村医生,在当地医疗服务当中尤为关键。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近年来平武县新建了223个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齐全,但很多新设备却不得不闲置——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对于平均年龄近59岁的乡村医生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月11日,绵阳市正式出台文件,从养老保障、退出和引入机制方面入手,计划通过5年时间,推进乡村医生队伍的平稳更替,将农村基层医疗的“薪火”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祖明远 邹俊川
困境
没养老保障 老村医不敢“退休”
截至2015年底,绵阳共有村卫生室从业人员4139人,平均年龄高达58岁,其中65岁以上的就有1078人,70多岁仍坚持行医的也大有人在。
本该退休享受生活的年龄,为何还在行医?杜德义也有自己的苦衷。乡村医生这个职业脱胎于上世纪中叶,很多人都是“赤脚医生”——未经正规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的“半农半医”人员。
因为个体经营、自负盈亏,乡村医生往往收入微薄,缺少提升设备和医疗技能的实力。最关键的是,因为缺乏养老保障,坚持行医成为他们生活费的重要来源。“但只要干得动,还是得干下去,毕竟一年还是有2-3万元的收入。”杜德义说。
这造成了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死结”:一方面,上了年纪的乡村医生不敢退休;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医疗设备、技术也难以在基层得到应用。
以健康管理工作为例,根据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的要求,乡村医生要负责全村慢病防治等健康管理工作,将定期回访的数据录入电脑,但这件事,不少乡村医生都喊“做不下来”。
尝试
财政出资兜底 提供养老补助
2013年,绵阳市首先在游仙区启动试点,通过“乡聘村用”的方式,试图将“野生”的乡村医生纳入体制,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
游仙区新桥镇民主村的何文斌今年46岁,是村医中的“少壮派”。去年乡镇卫生院给村卫生室添置了一个中药柜,也拓展了他的业务范围,如今他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3万多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的项目补助。最令他高兴的是,乡镇卫生院帮他购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5岁后,他可以同乡镇卫生院职工一样领取退休金。
2016年1月11日,绵阳市将这一试点经验正式推广到全市,同时增加了退出机制,为年满65岁、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标准参照被清退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临时人员。
据绵阳市卫计委基层卫生计生指导科科长高启东介绍,两项政策相加,预计每年财政要支出500多万元。“但让他们老有所依,才能彻底安定这支队伍。”高启东说。
传承
定向培养 在当地寻找接班人
要解决农村基层医疗服务难题,稳住乡村医生队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接班人,实现良性的新老更替。
在地处城市近郊的游仙区新桥镇,乡镇卫生院为每个村配备了一名全科医师、一名护士的“支持团队”,与老村医形成“新老”互补;当老村医退休后,“支持团队”还能培养锻炼新人。“我们的设想是进行定向招聘,在村上锻炼几年后,可以调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以此提升村医岗位的吸引力。”新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钢说。
但在条件艰苦的平武、北川山村,40多个村还没有乡村医生,暂时只能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生,这显然不是长久之策。“首先他们不熟悉当地的情况,其次,要求人家扎根下来提供长期服务,也不现实。”平武县卫计局局长张天禄说。
为此,2014年,绵阳启动定向培养计划,在平武、北川定向招收了180名初高中毕业生,送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为期三年的进修,其间学费和交通费全免,每月每人还要发600元的生活补贴,条件只有一个:毕业后回到所在村,担任至少6年的乡村医生。
粗略计算,三年下来这项支出为500多万元,但张天禄却认为特别值得,因为这批学生平均年龄仅为23岁,又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将成为未来农村卫生的“主力军”,“希望通过10年时间,实现乡村医生的专业化和新老更替。”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玉春赵银熙)近日,绵阳市平武县法院南坝法庭法官赶往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置简易法庭审理一起离婚案,通过庭前调解使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盐亭女子任某与平武县周某于2011年4月在平武县响...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