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道班十年坚守雪山之巅
冯志强夫妻与笔者(右)在公路养护站前合影。
冯志强和妻子在结冰小溪上取水。
□徐珂瑾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
今年2月7日除夕那天,绵阳市平武县王坝楚黄土梁下着雪。养路工人冯志强仍旧一个人在此值守养护道路。这天,虽说到九寨沟的客运班车停了,但有近30辆来自成都重庆的私家车,自驾出游到九寨沟,要路过王坝楚黄土梁冰雪地段。在这里,冯志强帮他们的轿车装上防滑链,他们才得以继续翻过黄土梁上的杜鹃雪山。直到冯志强的妻子返回黄土梁道班接班,冯志强才回家看父母孩子。
10年来的春节,冯志强都在这段冰雪路上值班。
春节期间,笔者前往冯志强的工作地点进行采访。车进入平武县白马藏区高山峡谷后,山势越来越高,雪越积越厚,车越来越难行,只好下车踩雪步行。笔者抬头看去,只见杜鹃山上出现两个黄衣人影,一前一后,慢慢向万籁俱寂的雪山移去。笔者撵上前去,得知这两个黄衣人就是冯志强和妻子刘祖菊。
48岁的冯志强,是平武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所的养护职工,他和妻子在S205线九遂路王坝楚黄土梁道班管养公路已10年了。
管养雪山路十年冬春如一日
笔者跟随冯志强回到黄土梁养护站。这里满目冰雪覆盖,处处银装素裹,寂静的群山环绕周围。冯志强揭下帽子,用手掸了掸上面的冰碴子,随后打开便民玻璃柜里的记录簿,在上面写下了查路情况。“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在此养路护路。”妻子刘祖菊说,“他每天早上六七点钟起床,天上还挂着月亮就去上路了。我平时也要清扫路面,除一些边沟杂草,有一次呆在这山里三个月没有下过山。”冯志强每天都会上路巡查,每年冬季他都会和妻子在道路旁摆放碎石、草垫,防止车辆打滑。
S205线九遂路黄土梁路段平均海拔3280米,每逢冬季,大雪纷飞,滴水成冰,最低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厚厚的积雪让原本就崎岖的道路变得更加难以通行,该路段被称为“魔鬼路段”。黄土梁段公路技术等级低,线形差,路基狭窄,坡陡弯急。冬春积雪厚、暗冰多,路面打滑,行车十分困难;夏秋天气变化大,道路随时可能塌方、断道,行车十分危险。冯志强和妻子每天分头早出晚归,伴随他俩的只有白天偶尔听见的小鸟鸣叫声和过往汽车的轰鸣声。
冬季,积雪期长达5个月,他和妻子除冰除雪,清除垫车石,抛撒防滑料,铺防滑草垫,帮助受困车辆。因为身处高山,空气稀薄,高山强烈的紫外线,冯志强的脸已被晒成了古铜色。刘祖菊说:“有的时候回到家乡,朋友们早上看见他都问他,‘你清早喝那么多酒干什么\’。其实那不是喝酒,是在这山上把脸晒成了高原红。”
刘祖菊把黄土梁养护站三间屋里的柴灶火都烧旺了,屋里终于暖和了。快5点时,敲门声响起,原来是来自平武县的副县长检查春运交通安全,特地来此慰问冯志强夫妇。听着暖人的问候,接过送来的米、油、肉,冯志强夫妇连声致谢。
苦中寻欢乐享受大自然馈赠
刘祖菊说,这里冬季大雪封山,蔬菜只有到近百公里外的平武县城去采购,买来的菜常常还未吃完就被冻坏了。高山地带煮不熟饭,只能用高压锅做饭。即便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也有让刘祖菊觉得高兴的事,“每年的三月底到六月底,我们这山上的野菜多的是,我们下班了就去摘野菜。野菜是绿色食品,帮我们改善了生活,非常好。”刘祖菊掰着指头数起了野菜的种类,有紫甘蓝、空心菜、红花菜、山梗菜……
“七八月的时候,这里经常能看到猴子,我来这杜鹃山上的几年间,基本上年年都能看到一群群的猴子。”刘祖菊一边拾掇着柴火,一边告诉笔者,“这些猴子好像并不怕人,有时候我在灶房里做饭,就看到有猴子从这个树枝上荡到那个树枝上。我晚上回来还给老冯讲呢,我们是和猴子做‘邻居\’。”
与冯志强聊天中,笔者得知冯志强原来是个“路二代”,他的父亲是一位上世纪60年代的老养路工人。1993年冯志强顶替退休父亲的班,开始干上公路养护,这一干就是23年。“刚开始工作时,工资是160多元,虽然感觉到工作很辛苦,但还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冯志强回忆道,“从代班工人到现在有了事业编制,拿到现在这个工资待遇,我还是很满足了。”冯志强告诉笔者,这份工作也让他和妻子更加珍惜彼此,“自从搬到山上,我和妻子之间几乎就没有争吵,虽然白天上班也在一起,但是晚上还是有很多话和她说,一个人守在这里多寂寞,幸好有她陪我。”
寂寞藏心底希望过个团圆年
冯志强和妻子的家住在距离黄土梁道班160公里的平武县响岩镇山桥村。“十年前,我本来是送夫来这上班的,但是这山里海拔高,生活条件又很差,我怕他在这里身体吃不消,就留下来照顾他了。”妻子刘祖菊比冯志强小两岁。除了每天一起外出巡路护路养路,还要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因为夫妻两人共同留守道班,刘祖菊不得不把两个小孩都寄养在父母家中,来到离家160多公里的黄土梁二道坪道班。
有一件事情,刘祖菊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5·12’特大地震发生时,我们被困在了山上。”刘祖菊说,她担心家里,担心孩子老人,那时候电话不通,又下不了山,只能干着急。“直到5月19号我才搭交警的车下了山,在山下坐客车,又转摩托车,路不通了就自己走路回家,所幸家人都平安。”刘祖菊告诉笔者,平时在这山里,她也会觉到寂寞,毕竟只有她和丈夫两人,她很想念孩子和老人,孩子们只有放假了才会上山来和他们在一起。
“有时候想想我们很对不起孩子,也没有对老人尽到孝,让他们到老了,还要帮我们照顾孩子。”讲到这里,刘祖菊有些哽咽,“我的新年愿望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过个年,能够多陪陪孩子们和老人。”冯志强每年上班出勤达340天,过年过节的时候,正是公路养护最繁忙,最重要的时候,冯志强通常会让妻子一个人先回家陪家人,自己则在这里坚守工作岗位。“这10年来我们几乎没在一起过年。”刘祖菊告诉笔者,“但是在这个岗位上,我和他必须要留下一个。”
信息在共享联动保春运平安
入夜,天幕上繁星点点,又冷又静,寂静的山梁偶尔还能听见大雪压断松枝发出的吱吱声。冯志强刚坐下准备吃饭,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这次雪夜敲门的是离道班有7公里远的平武交警火溪河中队队长胡启飞。老冯告诉笔者,为了减少冰雪路面带来的潜在危险,确保春运道路畅通,每天傍晚交警胡启飞都会和老冯交流路面信息情况。笔者看到,他们在一起汇总道路结冰情况,判断人工能否处理;是否需要向上级汇报申请,调用除冰车来处理路面积雪。此外,他们还反复商量确认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交警胡启飞说:“像这样每天跟道路养护部门对接信息,是我们在二道坪工作过的人,已经形成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这种冰雪恶劣天气,或者是夏天泥石流多发时节,把路况信息及时发布出去,让过往车辆更早了解当地路况。”
“这十年来,和交警交流信息是我每天的例行公务。”冯志强笑着说,“虽然所在单位不一样,但是希望旅客平安的心愿是一样的。”冯志强所在的道班承担了绵阳市境内海拔最高地段16公里公路的养护作业任务。该道班于2002年建成设立,所管养路段在历次的养护工作抽检中,平均好路率达85%以上,多次受到表彰。
雪中送关怀助人为乐显真情
住在山上的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已听到了柴火燃烧的声音。原来是刘祖菊已摸黑烧水用高压锅煮稀饭。走出房间,天上还挂着弯月,冯志强站在屋后结冰的小溪上,用斧头砍开厚冰,而刘祖菊则用水瓢往水桶里装水。冯志强说:“这里没通电,要靠发电照明,也没水,我们都是从山上取水来用。”刘祖菊说,这里冬季气温特低时,只有将冰块和积雪放在锅里融化后取水,洗菜和煮饭。
黄土梁养护站的墙壁上张贴着关于公路管理养护的各种规章制度,道路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一面写有“灾难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的锦旗格外醒目。冯志强告诉笔者,这是2016年1月他帮助过的重庆车主送来的。
“那是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儿媳,从重庆自驾车到九寨沟旅游。当时下着大雪,他们驾驶的小轿车坏在了冰天雪地里。”冯志强回忆说,“这个地方冬天车流量相对较少,直到下午三点过,路过的车辆才帮他们拨通了救助电话。当时我们带着棉大衣赶过去施救,发现被困的老夫妻年过七旬,高原反应让他们头昏流鼻血。但是车上没带够吃的,我们就把他们接到了救助站给他们吃了药,生火做饭给他们吃。儿子儿媳很感谢,还给我们送来了这面锦旗。”
这并不是冯志强第一次帮助被困人员脱险,冯志强说,这段路上虽然没有人居住,但是时常能遇到流浪汉。“2015年12月23日,我们在进行年底交通安全大检查时,在黄土梁管护站前方发现了一个60岁左右面容憔悴的老人,他又饿又冷还有点神志不清。他并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我们的巡逻车上有面包和棉衣,于是我给他拿了一些,和几个工友一起把他送去了邻近的救助站。”
黄土梁山路蜿蜒,加之冰雪路面,时常有货车倾翻在这条路上。冯志强常在事故现场搭起帐篷,帮助遇险车辆看守货物,这样的情况在十年中不下160次。冬季大雪封山,在结冰地段,冯志强用斧子破冰,爆破除冰,加撒防滑料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他还经常半夜出动清除道路垮方,确保道路畅通,帮助司机修理抛锚汽车,参与车祸救援等。近期,平武县交通局、公管所在黄土梁道班设立了救助站,冯志强又担负了军大衣、常用急救药品的管理和发放任务。
冯志强说,他做的是平常事,他常说高山 “缺氧不缺精神”。只要过往的司机能平安畅通地通行,有时能给他鸣一下车笛表示致敬,他就满足了。
新闻推荐
减灾俱乐部成员第二期培训。总部在英国的国际救助儿童会,通过在凉山的边远山区学校,持续开展防震减灾等项目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等公益活动,将爱心撒在了凉山。他们带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项...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