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曾在北大开讲的绵阳读书人

绵阳日报 2015-03-31 16:20 大字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日前,经过多个程序选拔,平武县的曾维益家庭入选首届绵阳“书香之家”。多年来,曾维益都在读书,潜心研究平武的少数民族文化、地方历史与地域文化。至今,他已写作出版了《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火溪沟社会历史调查》、《虎牙藏族》等20本专著、论文几十篇,达660万字。

爱读书 日均阅读5小时

“我就喜欢读书、教书和做学问,而且乐在其中,不厌其烦。”日前,曾维益对记者说,他爱好阅读,日均阅读时间达5小时,月购书30多册,并且不断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曾维益于1967年从江油高中毕业后,又于1981年、1985年先后毕业于川北教育学院中文系和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1972年起,曾维益开始在平武县乡村小学、中学、教师进修校教书,是国家级的社科研究员,因为读书做学问的成绩斐然,直到2014年12月底,65岁的曾维益才从平武县方志办退休。随后,曾维益被平武县政府聘请为历史文化顾问。

曾维益还经常开展家庭阅读活动,通过比赛、讲述等方式提高女儿的表述能力,培养女儿的阅读兴趣。曾维益的女儿曾穷石受父亲影响,也是个读书人,如今她已读完博士后,出专著一部,在成都的武侯祠博物馆工作。

好研究 曾到北大开讲座

走进曾维益的家,映入眼帘的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和他收捡的奇石,以及颇具民族风情的羊皮、羊头、羊角、图腾面具装饰挂件外,便是大捆大捆的书籍,包括历史、地理、文学等3万余册,还有不少手写的笔记,一摞一摞地放在书桌上,床边上。

曾维益书房门上墙面挂着的北京大学人类学系田野工作站牌匾,显示着曾维益这位学者很看重实地野外调查。10多年前,北京大学专门派人,到曾维益家里设立的这个田野工作站。“这些年来,有不少大学的博士生到我这里来,研究平武的白马文化等。”曾维益说,2005年4月,他应邀走进北京大学开办了题目为《多元化的白马氐文化》讲座。2010年起,曾维益被聘请为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不时应邀到川内外的大学讲课。

勤跑腿 情系平武白马人

2008年,曾维益的作品《白马土司家谱》出版。今年4月,曾维益的另两部有关平武民俗文化的书籍将出版。曾维益对记者说:“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白马人的研究很少,1986年8月,我调入平武县志办,决定努力研究平武的白马、藏、羌等少数民族的文化。”

从此,曾维益除了在家里读书写书,他还身背干粮、水壶、笔记本,对平武白马山寨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与当地山寨里的老人、妇女、民歌王等促膝谈心,了解到鲜为人知的风土民情、历史和现状。

1991年,曾维益应邀到平武县木皮乡火溪沟调查半年,他完成的《火溪沟社会历史调查》为木皮乡建立藏族乡奠定了基础。《试论刚氐道人的归宿问题》、《试论白马人的居住环境》、《也谈达波人的族属问题》等五篇论文被认定为白马人族属研究的新成果。

新闻推荐

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使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句话,老师能体会其含义,而农村小学教师更能深切体会其真谛。因为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跟着祖辈生活,他们获取的是祖辈的溺爱,缺少的是父母的关...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