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警力延伸山区 爱心根植于民——北川、平武公安机关构建和谐山村巡礼

绵阳日报 2014-12-19 00:46 大字

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境内大多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山区地广人稀、警力有限、交通不便、案件易发、群众办事难、矛盾纠纷多。为了有效破解山区农村警务难题,更好地为山区群众服务,增强群众安全感,当地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山村建设中心系百姓、以民为本,创新性开展工作,用责任与担当在高山之间架起一座座警民连心桥。

“编织两张网”

实现农村治安防控全覆盖

今年7月21日晚上,一名外地男子流窜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乡八角村盗窃农民饲养的家禽。男子带着盗窃来的鸡鸭驾车准备离开时,一位家住案发地附近的村民发现了异常,立即使用了“一键式报警”系统。渭沟片区中心警务室专职民警王金刚收到村民的信息,两分钟后就组织好当地治安队员、村社干部和村民开展围堵行动,很快便在华水酒厂附近将窃贼抓获,追回全部被盗鸡鸭。从接到报警到窃贼落网仅仅用了不到10分钟,这是渭沟片区“二二三三”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取得的又一战果。

桂溪乡位于北川、平武、江油三县交界处,其中在九环线一侧的渭沟村是“5·12”地震灾后重建村民集中安置点,当地正大力发展具有羌文化特色的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常住人口密集,而且游客较多。

2013年6月,桂溪派出所将渭沟村以及相邻的八角村、桂溪村划分为一个片区,设立了渭沟片区中心警务室,根据北川公安局的部署,率先开展了农村集中安置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出了符合农村集中居住点实际的渭沟片区“二二三三”防控模式,即坚持“党政领导、群众主体”,建设“五级联动”人防网、“五级联户”技防网,以及工作中突出“人口管理服务、治安巡逻防控、灾害监测预警”三个重点,确保“组织、人员、经费”三个到位。

渭沟村是震后新建村,山里的村民被集中安置在此,羌族特色民居整齐有序排列在村子里。今年12月11日上午11时,渭沟片区中心警务室专职民警王金刚正带领“红袖标”人员在村里开展例行巡逻防控,排查安全隐患。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的力量,警民协同、齐抓共管,才能发挥治安防控的巨大威力。”王金刚说,他们建设了以警务室为中心,警务联系点为纽带,“七员一队”为骨干,“联户代表”为防控单元,党员、群众为防控基点的“五级联动”人防网,实现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多层次、全覆盖。

“七员一队”和“联户代表”是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两大创新举措。“七员一队”是由村“两委”发动、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低保户、退伍军人等治安积极分子,建立起的一支集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人口协管、安全协管、信息收集、应急处突、巡逻防控七大职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控队伍。根据村民居住地域特点,又划分了治安联户联防区域,根据联防区域内群众意愿,推选出“联户代表”。目前,渭沟片区共划分了20个联防区,推选出了20名“联户代表”,加上“七员一队”人员28名,共计48名,织起了一张高效的治安防控人防网络。

来到渭沟片区中心警务室,就会发现警务室门外一侧安装有“警民一键通”和“感应式警民联系箱”。王金刚说,“一键通”上设置有一对红、绿键按钮,分别与桂溪派出所报警电话和自己的手机相连接,当民警外出走访或开展巡防工作,群众到警务室找不到警察时,紧急情况下便可以按下红键拨通派出所报警电话,按下绿键则可以直接与王金刚通话,使警民沟通更加便捷。而村民向警务室门前的“感应式警民联系箱”投送建议或意见时,王金刚也会立即收到手机短信提示,便于民警及时查看和解决。

与此同时,渭沟20个联防区的“联户代表”家中均安装有智能报警系统,联防区每户村民也都配发了遥控报警器,遇事直接向“联户代表”求助,实现了“1户有难9户帮;10户联防把贼挡”的治安防控效果。对当地孤寡老人家庭,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家庭和距离警务室较远的散户等特殊群体,则发放“一键式报警”手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求助人只需长按“SOS”键就可报警并与王金刚通话,成为老百姓“枕边上的110”。

桂溪派出所所长邓家强常常会与王金刚一同到渭河片区走家串户,了解当地“两网”运行情况,每月对“七员一队”、“联户代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本人收入挂钩,有效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时时刻刻看得见警察和‘红袖标\’,村子里布满了“联户代表”警务联系点,有事动动手指就可报警,这就是安全感……”渭沟片区警务室建设以来,当地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三警合一 贴心服务山区百姓

今年12月10日是平武县坝子乡的逢场天,场镇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坝子街道很窄,两边有很多木质结构房屋,摩托车和拖拉机非常多,但停放十分有序。“我们这里治安好得很,街不宽但交通却很畅通,这可多亏了我们警务室的张警官哦……”当地老百姓提起南坝派出所设立在坝子乡的警务室纷纷赞不绝口。

坝子是典型的山区乡,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8321人。以前,坝子乡群众找警察办事要跑到10多公里外的南坝派出所,部分偏远山区群众来回就要耽搁一天时间。2012年,按照平武县公安局“未设派出所的乡镇建立农村中心警务室”的要求,南坝派出所坝子乡警务室挂牌成立,85后民警张先念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担任起专职民警。自从坝子百姓家门口有了警务室,有了警察,老乡们不但办事方便了,而且治安环境和交通秩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坝子乡群众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以摩托车为主,占所有交通工具的85%。场镇街区狭小,警务室设立前未规划一处停车场地,街上到处都是随意停放的摩托车、拖拉机和汽车,严重影响群众正常通行。特别是逢场天,要想驾车进入坝子场镇比登天还难。

平武县公安局推行农村大交管举措,担任警务室专职民警的张先念被赋予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权。面对坝子街道停车秩序混乱的现状,南坝派出所所长龚远雄与张先念通过一段时间的情况摸排后,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会同相关部门在场镇规划了三处停车点,并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场镇机动车停放秩序得到了质的变化。现在坝子场镇的交通秩序井然,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遇到逢场天,张先念穿上交警专用反光背心,戴上白色大檐帽,履行交通警察职责:上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规范机动车停车秩序、制止交通违法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当地交通秩序逐渐好转。

在平日里,张先念则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治安防范和消防管理。坝子乡群众有居住木房的习惯,场镇木架房屋众多并连片修建,如果一家房屋着火,便有火烧连营的危险。特别是每年入冬后,一些留守老人会烧柴火取暖,消防安全隐患巨大。警务室入驻后,张先念一边整治交通秩序,一边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对场镇消防管网进行科学规划,使得坝子乡消防管网很快顺利建成。

2013年11月27日,刚刚建成的消防管网便发挥了作用。当天晚上9时许,在警务室休息的张先念听见街上有人喊“房子着火了”。他一边通知政府值班人员,一边抱起警务室配备的消防水带飞快跑往现场处置。失火的政府街民宅左右两侧全都是木架房,一旦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张先念熟练地将消防水带连接到政府街东头的消防栓上,从消防水带喷出的水龙很快将大火扑灭,现场无一人伤亡,财物损失不多。“如果街上没有消防管网,火源附近没有消防栓,不仅我家房子完了,还会连累邻居……”有惊无险的失火居民说道。

在消防管理方面,张先念除了定期检查一些重要场所的消防设施,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外,还专门针对高龄留守老人消防安全,与村社干部共同制定了“多对一”盯防措施。哪个村社有70岁以上留守老年人的,就由村社干部反馈到警务室登记,由相邻的多名年轻村民和本社社长对留守老人重点盯防,防止由于用火不当造成的火灾发生。

据南坝派出所所长龚远雄介绍,坝子警务室是集治安、消防、交通职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警务室。这种“三警合一”的复合运行模式,使坝子乡实现了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零、重特大火灾事故为零的“三零”目标。

“户籍赶场”

架起警民连心桥

平武县平通镇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根据灾后重建规划,平通派出所重新修建在了平武的南大门——九环线林家坝。平通镇管辖一镇一乡,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2037人,平通场镇周围有17个行政村,仅3个村分布在派出所驻地周围。平通老百姓习惯在逢场天到派出所办事,而新建派出所距离场镇有6公里,群众办事很不方便。

“逢场天群众赶集,我们的户政业务也要去‘赶集\’……”平通派出所与相关部门研究后,决定充分发挥警务室的作用,最大限度方便群众。2013年3月13日,平通场镇警务室正式挂牌成立,年轻民警林确成为警务室专职民警。警务室除坚持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外,还根据当地群众的习惯,实行了“户籍赶场”举措:以场镇警务室为中心,在逢场天除了开展驻点服务外,还派出户籍民警专门为群众办理出生登记、户口迁入迁出、死亡注销、身份证受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等10多项业务。同时,民警还将办理好的身份证通过平时的上门走访机会直接送到群众手中。

在逢场天,派出所还会出动民警和辅警人员到场镇,组织村社干部、场镇治安积极分子开展法律宣传、巡逻防控等工作。加上场镇警务室的“零距离”服务,将警务工作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此举有效节省了群众的出行成本,方便了群众办事。自“户籍赶场”工作开展以来,场镇警务室共办理二代身份证677个,为群众换发户口簿685个,提供户政业务查询2000余次,送证上门462次。

今年12月10日,本来是平通的冷场日,但场镇警务室里还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将警务室围得水泄不通。原来,由于地震灾后重建和九环线道路改造,平通一些村社农民土地被征用,2013年4月以来,共有300余名群众申请“征地农民农转非”。然而,震后新建的平通场镇变化大,新街道命名还没有全部完成,这批“农转非”居民户口暂时入在了平通场镇集体户上。手中没有户口本,就会有诸多不便。前段时间,经过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快规范街道的命名和门牌号编制,派出所也迅速在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添加最新地址,办理“农转非”户口业务条件成熟。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群众户口问题,派出所除了在“户籍赶场”时间加紧办理外,还主动通过电话或是上门,预约尚未办理户口簿的群众,在12月10日到警务室集中办理。

平通派出所所长姚勇说,场镇警务室除了逢场日固定派出民警为群众办理户政业务外,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了业务预约服务。如果某个时间段办事群众多,警务室就预约对方到家门口的警务室集中办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为群众节约一分钟、节约一分钱、少跑一步路。

“警察同志很热心而且考虑得也周到,这一年多来帮忙跑手续,还亲自上门为我们编制门牌号,挨家挨户通知我们领户口本……”刚拿到崭新户口簿的周大爷翘起了大拇指。

“山尖110”

为村民把好安全门

“警器一装,心中不慌,警器一响,天罗地网……”在北川禹里镇石纽村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走进石纽村便会发现,许多农舍外墙上安装有统一编号的报警系统,遇到警情,村民动动手指就会得到其他村民或是派出所民警的帮助,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山尖上的110”。

与桂溪渭沟片区不同的是,石纽村位于禹里场镇一侧海拔1500多米的老鸦山上,这里地广人稀,整个村子有7.2平方公里,却只居住着935位村民,农户院落相隔较远,分布在整个老鸦山上。

治城派出所目前有6名民警和1名辅警人员,他们通过“发动群众、整合资源、人技联控的“三三”模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城场镇社会治安联防体系”,社会效果十分明显。然而,石纽村地广人稀,民警进村入户路途较远,不适合设立农村警务室。在远离派出所的山村如何开展治安防控?怎样增强乡亲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治城派出所积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以“四级联动人防网”+“四级全覆盖技防网”的“四四”模式,成功构建了“山区农村治安联防体系”,实现了分级联防、多技联控、群防群治的效果。

今年初,治城派出所根据石纽村地域特点和技防覆盖范围,“划坨坨”式将该村分为13个治安联户联防区域,同样实行“联户代表”制度,根据群众意愿,每个区域推选出一名“联户代表”,代表该区域群众协助基层组织做好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灾害监测预警,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使其成为了农村基层的报警点、宣传点、社情民意收集点。形成了以派出所为龙头,村委干部为中心,“联户代表”为防控单元,党员、群众为防控基点的“四级联动人防网”,有力推动农村防控工作,从而实现了“联合体”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防范”的群防群治新局面。

派出所还根据石纽村“地广人稀、分散居住”的特点创新工作,采取“通过技防建设整合人防资源;通过人防网络实现技防功能”的办法,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山村。他们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起覆盖整个石纽村的技防网,将人防与技防完美结合,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方便和实惠。

在石纽村“四级全覆盖技防网”建设过程中,派出所报警终端与石纽村村支书家里安装的预警报警系统连接;村支书则与13个联户区域“联户代表”家门口安装的“一键式报警系统”和“联合防控预警报警系统”相连接;联户区农户安装的家庭防盗系统及一键式报警器与各自区域的“联户代表”相连接,从而实现了村民快速报警和救援力量快速救援的目的。

同时,派出所还在进出村路口、道路交叉口等地安装了“简易式”高清红外摄像头,实行内存70小时独立循环录存画面,对该村社会治安状况实时监控。对部分距离防控核心较远的部分养殖户,还专门为他们安装了“独立式”全覆盖报警系统,直接连接到村支书家里,实现了山区农村报警求助“全覆盖”。

12月11日下午2时,治城派出所所长王强带领民警驾驶警车前往石纽村走访。经过20多分钟颠簸,民警来到属于第10联户区域的石纽村八组村民兰世平家中了解家庭防盗设施运转情况。

兰世平家入户房门和养猪棚入口都安装有防盗系统,每次外出办事便将防盗系统连接到自己手机上,一旦有人开启房门或进入圈养场所,兰世平便可及时发现并向“联户代表”报警。平时在家遇到警情,兰世平马上轻轻一按无线一键式报警器,信息立即传输给第10联户区的“联户代表”,对方接收警情便会与其他村民赶到兰世平家处置。在处置过程中,民警还可以调取路口高清红外摄像头拍下的监控画面。

据王强介绍,“四级全覆盖技防网”在山区没有无线通信信号及断电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其最大特点就是报警求助快速,联户防控区域内实现“群防群治”。而且当地技防网投入少、效果好,能够长期使用,后期运行也基本无费用。

“现在我就是一个人在家也很踏实……”肖成德是石纽村的一位残疾人,住在老鸦山快到山顶的位置。以前,肖成德总担心自己辛苦饲养的土鸡被偷,每天晚上都要起床好几次去查看。自从安装了防盗、报警设备,他心里就不再犯愁,遇事按报警器就会有人来问情况。有了安全感,晚上睡觉自然就踏实了。

“四四”模式运行近一年来,整个石纽村无一件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矛盾纠纷也明显减少。

北川桂溪派出所渭沟片区中心警务室率先开展了农村集中安置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试点建设,建设“五级联动”人防网、“五级联户”技防网,实现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多层次、全覆盖。起到了“1户有难9户帮;10户联防把贼挡”的治安防控效果。

平 武南坝派出所坝子警务室是集治安、消防、交通职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警务室。这种“三警合一”的复合运行模式,使坝子乡实现了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零、重特大火灾事故为零的 “三零”目标。 平 武平通场镇警务室实行 “户籍赶场”举措:以场镇警务室为中心,在逢场天除了开展驻点服务外,还派出户籍民警专门为群众办理出生登记、户口迁入迁出、死亡注销、身份证受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等10多项业务。

北川禹里镇治城派出所因地制宜,在石纽村以“四级联户人防网”+“四级全覆盖技防网”的 “四四”模式,成功构建了“山区农村治安联防体系”,实现了分级联防、多技联控、群防群治的效果。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方便和实惠。

王金刚带领“红袖标”在渭沟片区开展巡逻防控

张先念来到坝子乡居民家中宣传消防安全常识

“户籍赶场”极大方便了平通镇的老百姓

民警在石纽村走访检查技防设施运转情况

新闻推荐

平武:惩防并重促廉政

□邹德刚2014年,平武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以落实“两个责任”为主线,以开展群教活动为契机,以深化“三转”和“三项建设”活动为抓手,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主责,强...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