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年烧欠账单 将来把遗体捐

四川日报 2013-11-26 14:32 大字

绵阳市平武县阔达藏族乡阔丰村村医周德清

□杨叶 倪洁 本报记者 石小宏

一个火盆,两条长凳,一位村医,两三个病人,这是绵阳市平武县阔达藏族乡阔丰村卫生室里最常见的景象。11月的山里已经呵气成雾,村医周德清早早地为来往的病人准备好了火盆。这位67岁的老人在此行医已有43个年头了,他是全村人最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阔丰村山高路狭,村民居住极为分散,每逢有群众生病需要出诊,周德清就要跋山涉水上门问诊。乡亲们常说:“周医生是我们随叫随到的家庭医生。”乡亲们常看到周德清背着药箱走在崎岖山路上的情景,却很少有人知道周德清患有眼疾,一到晚上看东西就困难。他自己开玩笑说,一只眼远视,一只眼近视,没办法,看东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跋山涉水并非易事。

2年前,村民严国兴不慎从核桃树上跌落,造成腰椎受损、下肢瘫痪。几经辗转求医,他的双腿都被判了“死刑”。严国兴被送回村后,周德清每天晚上都背着药箱去他家里,为躺在床上的他扎针灸、做理疗、推拿按摩,两年来从未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的严国兴,如今生活已能基本自理,他还时常拄着拐杖或扶着轮椅去周德清的村卫生室做足部治疗。

周德清的村卫生室,门脸虽小,却整洁有序。屋前春有桃花、冬有腊梅,屋后种着兰草,桌上、窗台上摆放着各色奇石。周德清喜欢这些奇花异石,有的病人知道了从很远的地方给他送来,看了病拿了药没给钱,也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谢意。都是乡里乡亲的,周德清从来不催问药费。今年初,周德清又将存放多年的累计几万元的药费欠账单一把火烧掉了。

周德清也有恋恋不舍的东西。在周德清家的阁楼上,存放着他的宝贝,有储药罐、中药褡裢、诊疗器械,年代很久了却舍不得丢,时不时上来看看,也是缅怀自己那段苦乐的行医岁月。那时候,整个阔达乡只有周德清一个医生接生,他看护着一批批孩子出生,长大成人,再结婚生子。老伴儿来替周德清收拾旧物件时曾说“这些东西现在也用不着了,都卖了吧”,周德清却不同意,破了旧了生锈了,一件件仍是他的珍宝。

除了给人看病,他读书、画画、书法、篆刻、写诗作词。周德清的生活宁静、充实,怡然自得。他还写录了厚厚一本个人诗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村医”这个职业的无限热爱,对山里村民的浓厚亲情。如今,周德清三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要接他到城里,他却不去,他说这里有他未完成的事业。

在周德清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个笔记本。那是他刚从医时,成都中医学院下乡支援的老师送他的,扉页上写着勉励他的话:“走赤脚医生的道路,创赤脚医生的业绩,攀赤脚医生的高峰,做白求恩式的赤脚医生。”周德清说,老师鼓励他要像一面旗帜在阔达乡的上空高高飘扬,“所以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将来把遗体也捐了,只要接受的人知道这是一个乡村医生就行了。”

新闻推荐

她让大家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寻访地:平武县报恩寺社区寻访对象:报恩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海燕最美理由:“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李海燕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灾区群众,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2010年当选社区居委...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