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中学学困生存在原因及对策

绵阳日报 2012-09-18 10:21 大字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学生也是千差万别,个性突出。平时都表现得聪明伶俐,很可爱,可是一到课堂上,一接触到学习,各种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朗读能力差,书背不上来;有的学生不会写作文,错别字太多,话也说不通顺;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总是拖拉,要么就抄别人的,要么写的乱七八糟;有的学生不爱思考问题,上课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点到也是答非所问;有的学生上课行为习惯差,管不住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纪律意识;还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初中增加的新课程叫苦连天。地震后,灾区农村学校老师们的普遍感受是:学生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娇气,但行为意识却越来越不如以前的学生了。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的,在学困生群体中,学习学困生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大多数学习学困生都是行为学困生和意识学困生,俗称“双学困生”。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成为学困生呢?

通过四年多对地震灾区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调查和分析,我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地震因素。

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

我对我校近几年家长的文化水平作了调查。家长双方都是高中毕业的仅占28%,一方是高中毕业的也只有40%,小学、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家长大有人在。家长文化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偏执、任性,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现在的农村,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农民的劳动负担减轻了,农活也不多,家长有了比较多的空闲时间,更不用说让孩子参加劳动了,所以孩子的劳动意识差,不能体察世事维艰和社会的竞争压力。农村的家长大部分也只能做到催促孩子完成作业,少看电视,不准迷恋网吧,防止孩子学坏而已。

二是父母角色空缺造成孩子情感空白。现在农民为了生计,为了子女读书、就业,成群结队的外出打工。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统计,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4%,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58%。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有被遗弃、不被重视的感觉,整天精神空虚,魂不守舍,想入非非,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状态的孩子必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在学校表现差,也影响学习成绩。还有一部分父母离异的孩子也容易成为学习学困生,离异的家庭必然有争吵,有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孩子,父母就好像是孩子的左右手,哪一只手都不能失去,父母离异,孩子的归属是孩子考虑最多又是无可奈何的问题,这种精神折磨也是孩子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空缺是父母或直系亲属在地震中死亡或重伤,这类孩子除了感情沉痛和失落外,还要经受无尽的思念之苦,整天提不起精神,这种创伤性打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学校因素:

一方面孩子进入中学后,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学习压力也会增加,很多学生会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的情况。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升学率,一进校就按成绩分A、B、C三个层次的班。A班俗称“火箭班”,B层次就是快班,C层次班大家自嘲为“蜗牛班”。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C层次班,孩子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完了,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也直线下降。除此之外,部分灾区农村中学存在环境条件差、师资不配套、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这也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或出现偏科的现象。

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了青少年的纯洁心灵,使其放松了学习劲头。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大学生工作不好找,挣钱还比不上农民工,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再次是大批好生源流入城市中学,导致农村中学学困生面加大。

地震因素也为灾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地震过后,部分家长更加溺爱孩子,思想观念也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期望值过高,追求补偿心理,硬把孩子送入城市就读;要么认为活着就好,对孩子有求必应,对管教、学习要求大大降低。有的纵容子女贪图享乐,攀比吃穿,加之地震的阴影,这样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名符其实的学困生。

针对这些原因,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是构建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转化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是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教师是学困生转化的主体,因此要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培训家长,提高他们的管教水平。让他们明确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学习进步的基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子女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通过具体的活动来舒缓心理压力,消除地震阴影。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全面了解学困生,制定转化目标。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对他们做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学生自身因素,还要了解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加大情感投入,坚持爱心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困生更要有积极的态度,在思想上热忱关心,学习上细心指导,生活上热心照顾,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引导他们克服困难,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成为好学生。

四是优化课堂教学,坚持赏识教育。在教学中,利用各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逐步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许多学困生都有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等优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经常给予学困生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信任和支持,从而使学困生有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平武县平通中学 李绍平)

新闻推荐

平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本报讯近年来,平武县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平武加快实施社区养老示范工程,先后投入3739万余元,建设9个活动场地,提供日...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