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
近年来,绵阳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工作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政策措施向工业倾斜、工作力量向工业加强,先后荣获全国产融合作试点市、5G商用试点市以及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市(州)等,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布局起步较早,发展基础坚实。“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累计在绵阳实施航空工业、冶金工业、原材料工业、电子工业、能源工业等重大项目近40个,先后布局了长虹机器厂、涪江机器厂、东方绝缘材料厂等一批重要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工业等为主的工业格局。绵阳以长虹、九洲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成功实现转型转制。至上世纪90年代,绵阳造长虹电视、九洲共用天线、湖山音响等都是享誉全国、市场热销、消费者争抢的产品。
现代产业兴盛,工业体系完备。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市战略部署,对标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聚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全力构建绵阳现代工业产业体系。2021年1-11月,全市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7%,支柱产业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4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40.3%,先进材料产业增长22.2%,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优质企业突出,梯次发展良好。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总数1131户,其中千亿企业1户、百亿企业4户、10亿元企业36户、4亿元企业139户、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48户。长虹、九洲分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榜第10位、36位,3户企业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称号,九洲线缆、华丰科技、经纬达科技入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户,总数居全省第2、西部第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4户。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2家,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23家。已建立产业联盟19个,涵盖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600余家。
产业园区众多,配套设施完善。现有工业园区12个,包括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8个,市级工业园区2个,全市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85%。上述园区中还争创到省级高新区3个、省院士(专家)产业园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个,四川省特色产业基地2个。坚持“人城产”一体化发展,注重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复合,同步完善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配套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园区承载及产业转移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产品丰富,核心竞争力强。目前全市拥有电视、面板、冰箱、汽车、发动机、特钢、电梯等主要工业产品180余个,其中,移动通信终端用微型振动电机、高比能脉冲电容器等20余个细分领域产品规模、技术实力等成为国内行业隐性冠军。全市拥有工信部认定的“全国质量标杆”4个,四川首届“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2个。全市企业制修订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36项、行业标准101项。
要素保供稳定,产业生态优良。绵阳牢固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不懈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全面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工业经济大调研等助企活动,全力保障水电油气运和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供给。全市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达到125座,实现对重点工业企业全覆盖,电力市场化交易普惠政策惠及面逐年扩大,年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亿元以上;全市“双气源、三管线”的天然气保障格局加速形成,日均天然气保供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享受省级用地审批权下放政策,市重点区域工业用地保障不断增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唐甜)为推进新发展阶段“太保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结合太保服务体验官以及队伍建设要求,12月,中国...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