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记》选载之十七 君子之仕行其义

绵阳晚报 2021-12-12 11:33 大字

◎王晓阳(绵阳)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而食④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注释】

①蓧(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丈人责备孔子手脚不勤,五谷不分。

③黍(shǔ):黏小米,也叫黄米。

④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有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在一群四肢不劳作、五谷不认识的人中,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把拐杖插在土中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报告了此事。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

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出门去了。子路对老人的儿子转述孔子的话说:“不做官是不义的。长幼间的关系既然不能废弃,君臣间的关系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隐居避世,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道义。至于道义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读记】

曾有人指出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认为孔子不劳而获。实际上这既歪曲了孔子,也歪曲了老人。老人并不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是一个对社会失望的隐者。孔子的理想和主要工作是恢复周朝的礼乐,是一个孜孜于拯救礼崩乐坏社会的忧患者,并不是去种庄稼。

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转述的孔子的话。孔子虽然尊敬这些洁身自好的隐者,但他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这样做抛弃了君臣之伦。自己虽然知其不可为,但坚持为之,不计较成败得失。从这点上讲,孔子的境界要比隐者高,如果天下人都去做隐者,国家社会那些事情谁去做?

若天下糜烂,则需要有识者有志者去收拾,儒家的可贵精神就在这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他说,君子之所以坚持努力奔走,因为有不忍之心,行救民之义,正如亲戚有病,虽然知道治不好了,但仍然会为他奔走求医求药努力救治。从康有为举的例子可以得出结论:既然父母生病,作为子女不可以不管,那国家社会有病,君子又焉能置身事外?

(本文选自《论语读记》,王晓阳著,2021年6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金牛道上古县城 青翠“玉珠”相依存

右边半圆形山体为玉珠山(资料照片)文风塔川陕公路从北向南途经游仙区魏城镇时,一座圆润的小山出现在公路旁,这就是魏城镇八景...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