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构建完善“一把手”分类差异化考评机制
本报讯(贾伟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桥臻)临近岁末,一年一度的目标考核也进入收官阶段。近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获悉,在近年来探索构建“一把手”分类差异化考评机制的基础上,今年,绵阳市按照市委追求“三个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这一考评机制,并计划将其运用到对“一把手”的2021年年度考核中,彻底改变“一把手”考核中存在的各自为政、一张答卷、考核结果普遍优秀等问题。
为激发“一把手”们的干事创业热情,绵阳市积极构建“一把手”分类差异化考评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将“一把手”们“细化分类”同台竞技,实现了考核从“一刀切”“一张答卷”到“分道赛跑”“量体裁衣”的转变,考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一方面,绵阳市精准分类考评,将78个单位划为县(市、区)、市属园区、市级部门三大类,县(市、区)又细分为书记、县(市、区)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四个小类,市级部门再细分为四个小类,分别建立不同的考核细则,并根据不同类型领导班子的区域位置、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及“一把手”岗位职责和能力要素标准,让同类型“一把手”在同一平台横向评比。
另一方面,绵阳市创新考评机制,将“德、能、勤、绩、廉”五大考核内容转化为五项可量化指标,分别与民主测评、上级评价、目标绩效考核、班子日常分析研判、“正反双向清单”挂钩,并赋予20%、10%、50%、10%、10%权重。对于目标绩效考核排类别末位的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依据综合评分和评优名额,从高到低取足“优秀”等次人员。最大程度消除了“不在同一起跑线”、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指标同质化的问题,提升了考核工作精准度、公信度和权威性。
绵阳市还着力推进“一把手”分类差异化考评机制向基层延伸制。游仙区统筹“一把手”考核,推行分类比、同场赛、系统评的方式,打破“我是‘班长’我优秀”格局,构建起“谁实绩突出谁优秀”的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统筹考核以来,该区单位“一把手”评优比例从70%以上降到50%左右,半数“一把手”在同类别竞争中稍逊一筹未评为优秀,而部分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且实绩较为突出的单位“一把手”评优比例升至80%,一升一降,体现出“干多干少不一样”,进一步激发“一把手”干事创业积极性。
“目前,绵阳市干部分类差异化考核已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推广实施,通过精准分类考评,让干部认清自身‘短板’在哪,该怎么‘补’?自己的‘长项’是什么,该如何‘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绵阳市分类梳理建立优秀和问题班子、干部名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关键领域、重点岗位调训制度,并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近3年,绵阳市共完成“一把手”培训300余人次。在探索实施过程中,通过强化“奖优罚劣”、推进“能上能下”,不断细化考核体系等切实举措,形成“创业者、绩优者上,守摊者、绩平者下”的用人导向,逐步完善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今年换届中被进一步使用或提拔使用的“一把手”中,2020年年度考核优秀的占比达到85.7%。
“用好结果、逗硬奖惩是‘一把手’考核的关键,切实将发展压力精准传递给了其所在的单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绵阳市正结合年度考核,整理“一把手”受表彰和受处分双向清单,用直观的数字展示考核成果,增添实时数据。
新闻推荐
资江电子生产车间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蒋炜/文王勇/图)11月30日,记者走进绵阳高新区资江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