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赋能推动科技创新

绵阳日报 2021-11-11 08:15 大字

□谢潜龙

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立市、创新强市,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绵阳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科技创新作为涪城科教强区建设的强大引擎,涪城区科技局将坚决扛起市委赋予涪城“科技创新第一排头兵”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和西部现代化强区建设深度融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高地。

聚焦创新资源“蓄能”,加快创新产业集聚。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抢抓科技城新区建设机遇,推进科技智谷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推动环西科大科技创新带成势见效,高标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项目集聚、特色产业鲜明、创新资源富集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聚焦5G创新、研发和商业应用等方向,把5G科技园打造为中国西部5G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基地。聚焦通讯、遥感、导航卫星数据接收、研发、应用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等方向,把卫星科技园打造为中国卫星商用产业基地。聚焦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向,把中科院科技园打造为中科院技术成果转化“双创”示范基地。聚焦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科技服务等方向,把中关村科技园打造为中国西部地区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聚焦校地合作、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向,把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环西科大国际教育交流和“双创”示范基地。

聚焦创新主体“提能”,提升创新主体能级。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我们将聚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纵向贯通企业创新主体,横向协同高校创新发展,全面覆盖研发机构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主体。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在项目申报、人才引进、政策保障等方面倾斜资源,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精准施策。支持西科大创建“双一流”学科,加快顶尖、高峰学科群建设,提升西科大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环境安全和核废物循环利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招院引所”,争取国家部委和大型央企的科研院所在涪城设立分支机构,与中科院、北斗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国防高校院所优质资源与涪城本地企业共通共融共建共享。

聚焦环境优化“拓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改革是科技创新活力的催化器。我们将立足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格局定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软环境。深度践行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健全企业全覆盖走访、金融人才“鹊桥会”、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早餐汇”四大联系服务机制,打通企业与政府无缝对接通道。深化以科技园区“1+X”服务体系为主导,科技孵化器为核心,全链条综合服务为支撑,科技中介机构为桥梁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项目专员化服务,实现“一站接件、抄告相关、并联审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聚焦科技成果“释能”,加速转化落地生效。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引导惠科光电、富临精工、龙华光电等重点企业,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比,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持续深化与西科大、浙大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以中科院、中关村为媒介,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院所到涪城发布科技成果,形成“外地研发、涪城转化”创新发展新模式。探索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建立专职的服务工作团队,提供市场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实施科技保险全覆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购买研发责任、新材料等险种,推动科技成果平稳落地转化。

(作者系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绵阳市涪城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十多年前的一个举措,“救”了绵阳一个普通家庭……

客户赵女士,年过四十,儿女双全,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然而,这一切却在2020年的春天被打破。因感觉身体不适,赵女士前往医院检...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