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献勇于创造的科技尖兵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若雪
在高技术研究直面挑战、在攀登计划中不懈攀登、在异常核聚变开拓引领……他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信威。
已经年满81岁的张信威,依旧是天天一早出门上班,夜里十点半之后返家,绝少节假日休息。张信威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战斗不止的精神和举动仍然持续着……工作以来,张信威几经转换研究领域,勤勉工作,甘于奉献,勇于创造,在工作的不同阶段均发挥出卓越的引领示范作用。
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工作,到独立承担科研任务,他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这不仅与他周围的名师指点和他的专业基础好有关,他拼命工作的精神在所里也出了名。
当他成为科研大组组长时,小组连续承担了几个型号任务的理论设计工作。当时上机算题,是24小时倒班连轴转。张信威是上机最多的人之一。
去上海华东计算所上机,一根扁担,一头挑的是铺盖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头是工作所用的各类资料。上机间隙,还要挑计算结果的纸带。在某型装备研究工作中,他适当简化了流体力学方程组,又做了其他结构上的简化设计假设,做出了一类全新的、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新型结构设计。
该设计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也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和部级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张信威接受组织安排,转向高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任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专题专家组成员、组长、顾问。和过去一样,不管走到哪里,他随身总是带着一大包技术资料,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他不仅仅是各项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者,还深入具体的研究项目,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20篇,并获得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以及杰出贡献荣誉奖。
1996年,他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国家攀登计划中“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他创新性地使用计算代替实验手段,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方式对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与他人合作,开展贮氢金属与氢及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氢的吸放动力学、碳60及其掺杂第一性原理等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完成有关系列理论计算。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专注于一个科研项目也许不难。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根据工作需要,不停地转换研究领域,并始终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每一项研究。
而张信威,就是如此坚持下来的。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台上,他依然还在看文献。他一直致力于异常核聚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没有传统的理论支撑,没有任何的预先研究基础,甚至缺乏必要的学术交流,在中物院领导的支持和国内多位院士的帮助下,他又一次开启了白手起家的征程。
张信威第一步就从广泛调研开始,一个人用于复印资料的纸张量,超过了全科室的总和。他到协作单位,亲自上加速器做实验。围绕对这一问题研究,在院内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研究的科研团队。
新闻推荐
绵阳市印发施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按季度量化评分确定“红黑榜”名单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黄小芹)为聚焦聚力抓项目促投资,《绵阳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日前印发施行...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