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炒蒸炖烤 汉代绵阳人很会“吃”
绵阳城郊大包梁崖墓出土的庖厨俑
绵阳崖墓出土的瓷杯
绵阳城区东街出土的汉代双耳三足陶釜
双包山汉墓出土的木灶
1994年出土的东汉铜灶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图
厨房,是每个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现在很多家庭特别重视厨房建设,从灶具到橱柜、餐具等都很讲究,即使很少在家里煮饭,装备也绝不落后。
这样的生活格调,在汉代绵阳也表现得极为突出。近日记者在绵阳市博物馆看到,陈列了大量与厨房有关的文物,从这些文物可以看出,汉代绵阳人对厨房建设要求很高,不仅有功能完善的灶具,还有丰富的餐具,烹调手段也丰富多样,成为那时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
汉代绵阳人的灶具功能多
煮饭炒菜,都离不开灶具。在遥远的汉代,厨房里的灶具是什么样子?从绵阳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不难看出,汉代绵阳人对厨房灶具颇为讲究,功能也多样化。
在绵阳的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厨房灶具不多。1995年在绵阳双包山2号西汉木椁墓中发现了两件灶具,其中一件是残损的陶灶,另一件是木灶,均由烟囱、灶台、踏板、火塘等四部分组成,烟囱为长方形,灶台前端为圆弧形,后端为方形,火塘呈圆形。
按照汉代“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的丧葬习俗,这两件灶具应该是西汉时绵阳人现实生活中厨房灶台的复原。从形制上看,当时的灶具相对简单,但更具艺术范,因为双包山2号墓的墓主身份尊贵,可见这应该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灶具了。
到了东汉,灶具功能越来越多样,在绵阳境内发现的东汉灶具不少,特别是绵阳九龙山汉墓群中,多个墓葬中都发现有石灶雕刻。其中,九龙山汉墓群沙包梁4号墓中就雕刻有石灶,由灶面、火门组成,还开有较短的烟道。沙包梁2号墓中的石灶结构更复杂,由灶面、火眼、烟道、火门组成。在绵阳近郊的其他崖墓群中,也有石灶、铜灶出土,同样体现出功能的多样性。
从这些文物可以看出,东汉时绵阳人对厨房灶具极为讲究,特别是沙包梁2号墓中的石灶,火眼与火门的设计,可以随意控制火势的大小,与今天人们使用的燃气灶结构很接近,完全就是一个初级版的当代燃气灶。
厨房讲究配套设施的完善
现在人们的厨房,普遍都会安装抽油烟机,讲究厨房环境的舒适。而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是柴火灶、烟囱,吸引久居城市的人们时不时会前去感受一下乡村烟火气息。这样的场景,在汉代社会早已成为常态。
在绵阳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灶具中,普遍都有烟道,有的还有烟囱,与灶台成为一体。比如,绵阳双包山2号西汉木椁墓中灶具上,烟囱与火塘相通,而东汉时的厨房里,灶台火塘与烟道、烟囱相通。汉代人们煮饭炒菜都烧的是柴火,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柴火烟尘更便捷地排放出去,以保持厨房的空气环境和室内卫生。
通过这些文物可以看出,汉代绵阳人对厨房的环境卫生是很讲究的。或许正是因为对厨房环境的讲究,加上丰富的食材保障,才会有庖厨俑的满足与笑意?可以想象一下,每到煮饭的时候,炊烟从烟囱里袅袅升空,这是一种何等亲切的乡村气息?
汉代绵阳人对厨房建设的讲究,还体现在其他附属设施上。九龙山汉墓群沙包梁1号墓的灶台上方还开凿有一龛壁龛,有点像现在的橱柜,很可能就是用来装煮饭炒菜的工具,还有餐盘之类的。
类似的厨房壁龛,在绵阳境内的东汉墓葬中还有好几处。虽然都是开放式的,却可以看出汉代绵阳人的厨房建设更注重配套设置的完善,功能也越来越精细,这不仅是当时人们对厨房卫生的讲究,也是规范化生活习惯的体现。
出土文物佐证餐具种类丰富
既然汉代绵阳人的厨房里有橱柜,那橱柜里面又装的是哪些餐具和炊具?从绵阳出土的文物中可找到一些线索。
在绵阳双包山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西汉漆盘。在西汉,漆器属于高端的奢侈品,而汉初在全国八大工官中,只有蜀郡工官、广汉郡工官主产漆器、金属器,由朝廷直接投资并管理运营,生产的漆器则是供朝廷专用。
在汉代,朝廷和权贵人家,用餐都是分餐制,推行一人一桌。餐桌上以肉食为主,那些漆器用具,主要功能是盛放无汤汁的肉食。双包山西汉木椁墓的墓主身份尊贵,用漆器来盛放食物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看出墓主生前餐饮工具很高档。
在绵阳的东汉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类似的餐饮器具,但形制更为丰富。高新区白虎嘴15号墓中出土一件青釉瓷碗,内外都施满釉。21号墓出土一件套盘,高度3.8厘米,而25号墓出土的一件陶盘,高度达到5厘米。从器型上看,应该是盛菜的器具。
在白虎嘴崖墓26号墓,出土一件陶钵,口径19.2厘米、底径8厘米、高8.2厘米。31号墓中,也出土3件套钵,口径在20厘米左右,底径在8.6厘米到9.6厘米之间,高度6.8厘米到8.8厘米不等。类似的文物,在绵阳境内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从器型上看,也是装菜的器具。
在绵阳境内的东汉崖墓中还有瓷杯、陶碗、铜箸等出土,数量还不少,体现汉代绵阳人的餐具非常丰富。
多样的烹调手段
厨房设施的多功能与种类的丰富,则是烹饪手段多样的体现。从出土文物可以推测,汉代绵阳人的厨房烹饪,可以说是煎、炒、蒸、炖、烤等无一不能。
在绵阳双包山2号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一件西汉铜甑,内底部有四组条形穿,出土时里面还装有一个藤条编的圆形蒸箅。这应该是当时极为先进的一种蒸具,可能是用来蒸制蒸菜的,但也不排除用来蒸大米饭。
在绵阳的东汉墓葬中,也有铜甑、铁甑、陶甑出土。这些甑的内底部,普遍都有圆孔。有人说这是用来蒸馏酒的器具,但在底部铺一层纱布或竹木格栅,完全可以蒸白米干饭,用来做蒸菜也是很合适的。
在汉代,釜也是一种常用炊具,主要用来烧水煮肉,在部队行军途中常用的煮饭工具也是釜,以青铜材质为主。如果要煮蒸食物,一般是将釜放在灶口上,再将甑放在釜上,这样的组合称之为甗,相当于现在的蒸锅,用来蒸饭、做蒸菜都可以。
在绵阳的东汉崖墓中,出土的陶釜不少,也有少量的铜釜、铁釜出土,而出土陶釜的墓葬,一般都有陶甑出土。由此可见,汉代绵阳人很流行吃蒸煮食品。
从这些文物可以猜测一下,汉代绵阳人的主食,常吃的是白米干饭或米粥,菜品就相对比较丰富了,有蒸菜、炒菜、炖菜,还有腌腊食品、各类时蔬等。当时的绵阳水产养殖发达,鱼类品种多,做一道清蒸鱼、水煮鱼或者油炸鱼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冬梅熊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热情似火的五月还没有到来,绵阳市涪城区警小协作体“统编教材读写结合...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