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稻轮作”效益高亩产达到3万元

绵阳日报 2021-03-24 07:13 大字

在三台老马镇莲花村5组的“菌稻轮作”基地蘑菇丰收

□刘玉明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春梅文/图

“采用生态有机肥料培育赤松茸,亩产可达到6000多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近日,在三台老马镇莲花村5组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菌稻轮作”基地,业主王菠正和当地农户忙着采收成熟的蘑菇。

今年38岁的王菠,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后又在企业上班。2017年,他和伙伴成立万稼汇农业公司,在莲花村流转土地105亩,种植蘑菇60余亩,其余种植特用优质小麦。“经过市场分析和比对,我们选择种植赤松茸。”王菠说,赤松茸有着极佳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是食客推崇的高档美味佳肴,更是酒店和火锅店热销的首选食用菌新品种,经济效益远高于其他菇类。

春风和煦,青山苍翠。田野上,一排排温室大棚绵延铺展。走进棚内,一垄垄土埂上,散发着清香的赤松茸逗人喜爱。王菠介绍,种植赤松茸的肥料采用牲畜粪便、木屑、谷糠、秸秆等发酵制成,和泥土融合后,有机质丰富,土质松软,在适宜的温度下,赤松茸生长速度快,质量好。目前,该基地种植的赤松茸远销成都、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眼下,正是赤松茸上市的最佳时期。基地中,采摘赤松茸的当地村民达到50多人。“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挣得到150元左右。”正在大棚里采摘蘑菇的村民老邓告诉记者,他家流转了一亩多地给基地,流转费近1000元,平时就到基地务工,一个月下来收入在4000元左右,“比单打独斗种庄稼强多了”。

采摘下来的赤松茸被送到分选点,一些不能从事重体力活的老人和妇女按照标准进行择分,一株株大小各异的赤松茸整齐地摆放进篮子里,它们将在冻库里过夜,等待天明被送往四面八方。“择分活路轻松一些,一天能挣到100块钱。”60岁的周斌老人说,手工活轻松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的孙子,一举两得。据介绍,该基地常年用工在70人以上,多是当地的村民。

在蘑菇大棚不远的水田里,一些村民忙着耙田、修葺田埂,为培育秧苗做准备。“蘑菇采摘后,这片土地将种植优质水稻。”王菠说,培育了蘑菇的有机肥耙碎入田后,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地力条件,还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化,改善生态环境。

“‘菌稻轮作’模式具有节本省工、病虫害少、劳动强度较低、效益好、见效快、不影响水稻产量等优点。”王菠说,由于生态环保,出产的稻米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目前已有商家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进行预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每亩收入5000元不成问题。

看到“菌稻轮作”模式的优势后,莲花村党委副书记陈霄颇为动心。他介绍,合村并组后,莲花村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农户发展优质油菜、水稻和麦冬种植,但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菌稻轮作”开阔了当地村民的眼界,许多村民纷纷前来学习技术,准备搞“菌稻轮作”。

“按照前期统计,优质水稻辐射面积已达到2000亩以上。”王菠说,大春后,基地还将引进羊肚菌,引导村民进行种植,以提高更多农户收入。

新闻推荐

绵阳科博会荣获会展行业年度大奖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郭若雪记者张宇)3月22日,记者从绵阳方面获悉,在3月18日至20日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CCEIM)年...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