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区擎起工业高质量发展大旗

绵阳日报 2021-03-24 07:10 大字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烨实习记者周钰

干净整洁的生产线,摆放整齐的各类零件……近日,看着装配线上忙碌着的工人们,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副经理宋相强告诉记者,“目前,已生产整车5000余辆,同比增长800%。今年实现‘保三争四’目标,我们信心十足!”

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的干劲,来自于高新区坚定不移谋发展的定力。

去年以来,高新区认真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赋予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改革开放突破年”行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朝着“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铿锵挺进。

优化布局工业经济成强势增长极

工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紧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这个做强工业、做大工业总量的“牛鼻子”,全流程、科学系统地描绘出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高新区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扛大旗,实现提速增效——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04亿元、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居全市第1位。

大项目、大企业相继落户投产——

去年1月,投资50亿元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7月,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出货,去年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

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动能十足——

“3+4”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长虹为龙头的智慧家庭产业集群、以中电科九所为龙头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和以华为配套企业为特色的5G产业集群。

创新续航高新企业“技术红利”迸发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以打造“融创绵

阳”区域“双创”品牌为统揽,转型发展步伐愈发铿锵。

去年4月,沃思测控入选四川省首批瞪羚企业。作为全市唯一入选企业,其研发的海底柔性复合输油软管在线测控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

为加速聚集创新主体,高新区制定了“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路线,培育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去年,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创新产业的工作方案》,全年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0.7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达9.1%、居全市第1位。据统计,2020年全区新增高技术企业55户、总数达107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2户。

在各项政策的“加持”之下,高新区迎来了“高光时刻”——2020年5月,高新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双创”升级示范园区验收。

精准帮扶破解难题创优服务环境

从一间厂房到年销售1.1亿元,10年来,四川精上缝纫机有限公司由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柔性中压脚”等5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精上缝纫负责人张章生回忆,2018年,企业面对产业扩能、急需场地的难题,高新区第一时间协助企业租赁工业园厂房进行扩能生产,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境”。

“今年公司将加快新厂房建设,预计产值能达到2亿元。”张章生表示,有了高新区“贴心”的服务,企业对自身发展充满信心,将全力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缝纫机整机及智能配套设备生产制造基地。

积极为精上缝纫“解难题”,只是高新区全力做好企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数年来,高新区切实开展“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好“平台、桥梁、保姆”作用。同时,成立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政策、管理、融资等方面的对接和培训服务,全力助推企业加速发展。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实现全市最高复工率和最快复工速度。针对惠企政策和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共兑现企业4682户、兑现金额2.1亿元,及时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中流击水三千里,扬帆破浪正当时。高新区大地上,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在壮大、质量在提升、后劲在增强,正掀起新一轮工业高质量发展热潮。

新闻推荐

不能探视孩子能否成为变更抚养权的理由

离婚后没有取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依然享有探视孩子的权利。但是,如果随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拒绝其探视时,能不能以此为由申请...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