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 看绵阳如何深度“进城入圈”
绵阳市区环境优美,绿意盎然。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光学膜拉伸车间,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忙碌。中国(绵阳)科技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绵阳市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绵阳光联科技生产现场。
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版图上俯瞰,以成都、重庆为“双核”,犹如两个互相带动的巨大车轮,滚动出一个圈,绵阳、眉山均在圈中。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成渝地区第三大经济体、四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排头兵,绵阳面对大好发展机遇,突出“三个关键词”——系统谋划、结对联手、干在实处,努力在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大力量。
高质量发展的绵阳能够给眉山带来哪些启示?近日,眉山日报社学习考察组赴绵阳市进行了探访。
□本报记者 姚永亮 辛凯 李成 郑顺
关键词系统 谋划
“四个发展定位”“四个主攻方向”“八大行动”——看绵阳如何深度参与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机遇,绵阳如何系统谋划?今年7月,绵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给出了答案: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作出了“四个发展定位”“四个主攻方向”“八大行动”的系统谋划。
“四个发展定位”是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奋斗目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建设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
“四个主攻方向”是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着力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I型大城市。
“八大行动”是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路径——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畅通行动、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城市发展能级跃升行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行动、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动、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
“与此同时,绵阳还就凝聚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人才支撑、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旨在重点解决推进力量问题,并逐一抓好落实。”绵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0多公里外的眉山,早在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之际,便与绵阳拉近了时空距离。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双圈”建设机遇,眉山市提出了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具体而言,即是推动全域同城,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空间发展战略,重塑全域经济地理,优化区域功能分工,推动市域一体发展,提升城市布局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突破,围绕做强“一市一地一区一城”战略支撑,始终把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作为核心环节来抓,全面增强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城市功能,加快崛起成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一市”:聚力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紧扣全市“3135”工业集群、“443”现代服务业、“583”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建设高质量产业体系、高层次合作平台、高水平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速度、广度、深度,打造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新格局。
“一地”:聚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高端带动,促进区域联动,深化政企互动,引导全球高端资源成链集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一区”:聚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加快高成长都市消费服务业、高效率都市生产服务业、高品质都市生活服务业发展,布局建成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构建“443”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城”:聚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本,突出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制定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实施意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公园城、活力城”。
结合优势,精准定位,锁定目标,逐一推进……绵阳、眉山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步伐强劲、步步为营、走向深入。
关键词 结对联手
“绵碚CP”携手开展十大行动
——看绵阳如何把“圈”拉得更紧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和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绵阳科技资源特别是战略科技资源富集。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74家。
厚重的“家底”,为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底气。
“进城入圈”如何把“圈”拉得更紧?4月29日,绵阳与重庆市北碚区“绵碚CP”正式官宣后,双方互动频繁。“短时间能取得那么多共识,印证了双方沟通的务实和高效。”绵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签署了《三年行动计划》,将携手开展十大行动。
面对国家战略机遇,绵阳作为其中的“关键子”,如何发力?当前,绵阳市对标“一极两中心两地”定位,确立了“建设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及“四个主攻方向”和“八大行动”,初步形成了其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方向之下,更多的绵阳之谋已经展开。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消息,在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绵阳科技城工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爱华心里激起了“火花”,更让他为交易中心发展定下了“小目标”。
5月13日,绵碚科技部门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丁爱华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正式进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个分中心将在不久后落户重庆北碚区。”丁爱华表示。
找准融入“切口”,不到40天,绵阳市“揽”回了30余份合作协议。急切的步伐背后,是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其在交通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交流、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都找到了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切入点。
与此同时,更多的“合”,正在加大绵阳与这个“圈”的合作力度。
与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一楼之隔的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也踏上了进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征程。该平台运营负责人陈俊岗表示,将通过设立服务中心,为重庆的科技企业开展体系化的金融创新服务。
“寻对子”“谋合作”是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行动之一。像“绵碚CP”这样的谋划、探索,正把绵阳与这个“圈”拉得更紧。绵阳必将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洪流中争当先锋、担当重任,抢抓发展新机遇,加速逐梦新征程。
关键词干在实处
苦练“内功”当好“圈内人”
——看绵阳如何抓产业项目
省委提出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绵阳如何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实干中展现中国科技城的担当与作为?
重庆川仪微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长虹集团、九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绵阳企业与重庆企业举行的“相亲会”上,参与企业数量之多,以至于名单用了3张A4纸。
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发力。绵阳市精准施策、多点发力,通过找准绵阳工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分工定位和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六大创新产业,加速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建设11个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企业群体,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无独有偶,有了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绵阳的各大平台也在以此为心,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同心圆”。
连日来,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运营负责人陈俊岗忙个不停:翻阅重庆科技企业相关情况,思考如何精准对接服务。忙碌的开端来自于他带着两条“全国经验”,正式踏上了进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征程。
“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以需求为导向,以共享为核心,促进跨区域的协同创新。”陈俊岗表示,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他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之成败,重在“天时、地利、人和”。于绵阳而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谓是最大的“天时”。在“地利”层面,绵阳处在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通道上,占得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机。在“人和”层面,川渝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绵阳与重庆交流往来密切。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绵阳建设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正当其时、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由绵阳日报社提供)
新闻推荐
紧扣“三个导向”,着眼“三个聚力”,以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来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绵阳涪城:民之所向处 改革发力点
创新建立“党群暖心驿站”、优化镇村便民服务机构、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市优质教育……在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