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竞选州长》
□严泽铣(绵阳)
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1835-1910)早期的一篇优秀作品。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他的《竞选州长》曾被我国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所以至今记忆犹新。今天重读,使人想起马克思称赞一批英国小说家的话:“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还要多”;恩格斯也曾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马克·吐温生活在19世纪末期,他的目光锐利、讽刺深刻,作品篇幅短小,批判入木三分。
《竞选州长》写的是“我”被提名为独立党的候选人参加了纽约州州长的竞选,竞争对手是伍福特和霍夫曼两位先生。这两人劣迹斑斑,把各种无耻罪行视为家常便饭。“我”总觉得自己有超过这两位先生最显著的优势,那就是我的名声好,因而暗自庆幸。祖母的来信也认为:“你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她还问“我”:“你愿不愿意把自己降到他们那样的档次,跟他们一起竞选?”“我”很自信,因为“我”很正派。谁知,竞选开始,他们利用报纸和信件,接二连三地编造离奇谎言,给“我”扣上“伪证犯”、“小偷”、“盗窃犯”、“舞弊分子”……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竞选激烈的时候,他们又教唆九个不同扶色、衣衫破烂的孩子,在一次民众大会上,拥上台来抱着我的大腿齐声喊“我”“爸爸”。从此,“我”和对手发生了人品的转变,那两个政治流氓成了“德高望重”的人,“我”却成了“卑鄙”、“下流”,无恶不作的罪犯。于是,“我”放弃了竞选,降下了旗帜投降。因为“我”不够竞选纽约州长要求的条件,所以呈递上退出候选人的声明,并怀着痛苦的心情签上“我”的名字:“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正派人,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拐尸犯、酒疯子、贿赂犯和诈骗犯的马克·吐温。”如此竞选,这就是民主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的艺术性在于独特的构思和语言的幽默。大家知道,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是小说样式的基本特点。一篇优秀的小说总有丰富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绘。刻画人物必须借助情节的充分展开;环境描绘则给人物活动,情节铺叙创造特定的氛围,三者互为作用。正因为如此,欣赏小说也就要根据这些基本特点,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而,矛盾总有其特殊性。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并没有按常理运笔,在人物、情节、环境上去下功夫,而是靠报纸上的新闻,匿名信内容,剖析“我”的内心活动来引发冲突、推动事态发展跌宕起伏,吸引读者;他又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展现出喜剧韵味,引发读者的快慰和兴趣,从而凸现州长竞选的滑稽、荒诞和可笑。且看报纸的新闻和匿名信内容,如何把“我”这个名声好的正派人污蔑为罪该万死的竞选候选人。
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我”侵占了一块香蕉种植地,那是一个穷寡妇和她那群孤儿靠着活命的唯一资源,有34名证人证明。报纸上称呼“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吐温”。
在蒙大那州野营时,“我”的同伴经常丢失物品,最后都在“我”的箱子里发现。报纸上称呼“我”为“蒙大那州的小偷吐温”。
“我”诽谤令人尊敬的领导霍夫曼祖父曾经拦路抢劫被判绞刑。报纸上称呼“我”为“拐尸犯吐温”。
我三年不喝酒,葡萄酒也不沾一口。报纸上称呼“我”是“酒疯子吐温”。
一桩诈骗罪“栽”在“我”身上,报纸上称呼“我”为“诈骗犯吐温”。
一封匿名信威胁“我”:“你的事只有我知道,快缴钱来孝敬鄙人,不然报纸上有你好看的”……
报纸上还出现这样的假新闻,一家疯人院挡住了“我”家看风景,“我”把它拆了,还把疯子统统烧死。“我”为了抢夺叔父财产,把他毒死……报纸呼吁,这样的候选人,独立党人还要投他的票当纽约州州长吗!这一桩桩“新闻”,使“我”不安、无奈、惊恐、崩溃,“我”只好投降,退出竞选。
马克·吐温晚年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开一开玩笑,但很严肃”!
新闻推荐
“我诚心诚意跟她交往,也为她花费了不少,目的是为了老来有个伴,过好晚年生活,但现在二人关系结束,我的希望也落了空。”近日,68...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