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这件明代紫砂壶很有“范”
绵阳市博物馆馆藏的“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
三台文管所馆藏的时大彬紫砂壶
宜兴百姓喝茶用的四系紫砂(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紫玉金砂——无锡博物院藏紫砂艺术展”正在绵阳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展出,而绵阳市博物馆也馆藏了一件明代紫砂宗匠时大彬制作的“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并在陈列展览中长期公开展出。
宜兴紫砂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融入人们生活的?绵阳博物馆的那款“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是怎样来到绵阳的?10月25日下午,江苏宜兴紫砂传统工匠蒋啸应邀来绵阳,在绵阳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时大彬与明代文人之间的壶事》专题讲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钟治记者张登军文/图
弄壶问茶
并非文人雅士的专利
现在不少人得闲时总是喜欢手把一件紫砂壶,泡上一壶茶,表现出难得的闲散与悠然。这样的生活情趣,在明代时随着紫砂壶的盛行就已经存在了。
在当天的讲座中,蒋啸从宜兴紫砂壶的历史沿革开始讲起,对紫砂壶的烧制工艺发展、器型变化、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行讲解。宜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早在五千年至六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制陶业,驼墩遗址和西溪遗址就是有力的证明。经历两汉、唐宋时期,宜兴制陶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蒋啸在讲座中谈到,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址的发现,证实宜兴紫砂在北宋时期已经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根据考古发掘和遗存的实物可以看出,在明代早期,紫砂壶只是百姓田间地头喝水用的器具。这些紫砂器具普遍为四系壶,装上茶水后,穿绳提送到田间地头供劳作的人们饮用,这也是当时宜兴紫砂壶最常用的功能,有的也用来装盐、粮等生活物资。
蒋啸认为,当地百姓用紫砂喝茶,得益于宜兴茶业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宜兴红茶在东汉时期就已有名,到唐代时成为贡品。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宜兴红茶已经成为百姓人家中的生活必需品。
宜兴多文人,他们也喜欢喝茶,但更多地是煮茶、煎茶,普遍用的是陶壶,体量相对较大。但普通老百姓更流行用大容量的紫砂壶喝茶,主要是紫砂壶装的茶水味道更好,与制作精美的瓷器相比,紫砂还实惠,携带方便。
由此可见,在明代早期时用紫砂壶喝茶,并非是文人雅士的专利。也正是因为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加之当地发达的水运,宜兴紫砂壶除了供应江南地区外,也沿着水路外送,推动了宜兴紫砂壶制作的进一步发展。
情趣融入
闲散文人的情怀寄托
“投壶散帙还随意,消得人间白日长”,这是明正德十六年无锡进士浦瑾《闲居漫兴(五首)》中的诗句,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的情趣,那是何等的闲散?
文人们是怎样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的?明末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有“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的记载,这里的陈眉公是明代文学家、画家陈继儒。蒋啸认为,文献记载无法肯定紫砂小壶的兴起是否与陈继儒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紫砂壶方便执手把玩,时间长了,壶面包浆
后就有了光泽,显得好看,自然引起文人们的追捧。
文人追捧紫砂,最初的推动者是谁?作为一名紫砂收藏者和紫砂制作匠师,蒋啸对此进行大胆猜想:或许是家境殷实的老爷,看到长工每次回家都会提着一件大紫砂壶,使用时间长了,壶面发亮,自然就会好奇,让长工拿过来看看,问长工为何要用紫砂壶喝茶。或许长工的解答是,瓷器装茶水无法与水交融,而紫砂是炭烧制的,活性炭成分高,能够与水融合,有净化作用,味道也很好。老爷听了感觉还不错,就让长工给制紫砂的工匠带话,“做一个小点的”。
文人用紫砂壶喝茶,会不会是老爷推动的?这只是一种假设,但陈继儒一定知道或者用过小紫砂壶,才让人制作小壶,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宜兴小紫砂壶。
或许,正是在“老爷”或者更多的“陈继儒”的推动下,让小紫砂壶受到文人的青睐,并成为相互之间馈赠的礼物,偶尔也刻上彰显个性、寄托内心情感的铭文或图像,最终让宜兴紫砂成为融壶艺、茶艺、诗词、书画与篆刻兼于一体的文化符号。
专家评点
绵阳这件紫砂壶很有范
在当天的讲座中,蒋啸特意谈到了绵阳市博物馆馆藏的那件明“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
这件紫砂陶壶1986年11月26日出土于绵阳城区红星街一基建工地的明代窖藏。目前存世的时大彬紫砂壶数量不多,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界公认具有断代价值的大彬壶仅9件。蒋啸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并从器型、制作工艺上比较,认为这件“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属于时大彬紫砂制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
绵阳的“大彬仿古”紫砂陶壶好在哪里?蒋啸评价,这件紫砂陶壶的壶身就像一个读书的高士,壶嘴、壶把看起来很文秀,壶嘴有力不拖泥带水,壶把的根部与壶嘴连成一线,壶身看起来给人“高傲、从容、自信、稳健”的感觉。
壶身还有铭文“茶附:石鼎屯文火,云箴品惠泉。大彬仿古”。蒋啸谈到,从铭文中可以看出,紫砂壶的主人“以文火煮水,水来自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惠泉”,壶的主人是无锡人,至少在得到这把壶的时候是生活在无锡的。这把壶是怎样来到绵阳的?是友人馈赠,还是壶的主人从无锡带到绵阳的?与时大彬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不得而知。
蒋啸认为,定制宜兴紫砂的都是文人雅士,官员定制还没有发现,但文人中举后做官,友人之间相互馈赠是完全有可能的。明代时在四川做官的无锡人有好几例,这把“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是不是当地文人中举后履任带到四川的,还不得而知。
蒋啸谈到,在明代,一把好的紫砂壶的价值,相当于今天的20万元人民币。宜兴、绵阳两地距离将近1800公里,为何会行程数千里将这把紫砂壶带到绵阳?他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都是这把“大彬仿古”款紫砂陶壶给后人留下的秘密。
新闻推荐
互联网技术大赛会员企业政策宣传知识产权培训(图片由科创区管委会提供)10月26日至27日,全省基层统战工作提升年现场会在绵阳...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